Lymantria dispar,通常稱為吉普賽蛾或海綿蛾,是一種原產於歐洲和亞洲的蛾類。它的幼蟲能夠在多種闊葉樹和針葉樹上生長,並在大量繁殖的年份造成嚴重的樹木損害。由於其生態影響,Lymantria dispar被列為全球100種最具侵害性的外來物種之一。
這種蛾的生命週期及其作為入侵物種的特性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的挑戰。
“吉普賽蛾”的名稱來源尚無確定說法,但早在1832年便有使用此名稱的記錄。Lymantria這一屬名意為“破壞者”,而dispar則指代雌雄之間的性別差異。在2021年,昆蟲學會決定將“吉普賽蛾”名稱去除,因其對於某些人群而言具冒犯性,並於2022年提議使用“海綿蛾”作為替代名稱,以反映其卵塊的海綿狀外觀。
歐洲及北美的Lymantria dispar蛾被認為屬於同一亞種,即Lymantria dispar dispar。這種物種的混淆源於對亞種的分類歧異,尤其是在美國和亞洲的不同變種之間。
由於其有能力飛行的特性,某些地區對於其分類的理解並不一致。
歐洲的亞種(Lymantria dispar dispar)自19世紀以來已被引入至美國和加拿大,而亞洲的亞種(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則自1990年代起在北美的西海岸出現。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貿易的發展,Lymantria dispar的分佈範圍持續擴大,並可能對當地生態造成長期的影響。
Lymantria dispar於1869年偶然由藝術家及天文學家艾蒂安·勒波爾·特魯維洛進口至北美,初衷是尋找可供種植的絲綿來源。目前,已有多種生物控制手段被納入防治策略中,但由於缺乏充分的管理和研究,這些措施的效果仍屬有限。某些物種如塔基尼蠅(Compsilura concinnata)不僅未能有效控制L. dispar,且還對其他本地昆蟲造成了傷害。
許多引入的天敵物種最終成為了生態系統中的一般捕食者,影響了本地物種的生存。
根據《科學美國人》的報導,截至2024年,美國東北及中西部地區正面臨Lymantria dispar前所未有的爆發。報導指出,某些地區每公頃的幼蟲數量甚至突破250萬,這是一種生態警告。面對不斷擴大的範圍及其造成的森林損失,當地政府每年撥出3000萬美元進行控制。然而,氣候變化加劇了這一危機,導致其擴散速度及頻率上升。
隨著Lymantria dispar的持續擴散,原有生態系統的平衡可能會遭到顛覆,我們真的能否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案來保護我們的森林?
消滅Lymantria dispar的挑戰不僅在於管理其數量,更在於如何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隨著全球環境變化,未來的防控策略將如何調整以應對這一持續的生態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