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mantria dispar,也被稱為纏繞毛蟲或海綿毛蟲,是一種屬於Erebidae科的蛾類,原產於歐洲和亞洲。這種物種的幾個亞種,如L. d. dispar和L. d. japonica,具有顯著的特徵,易於辨識。這種蜉蝣已經被引入到幾個大陸,並成為非洲、北美和南美的入侵物種。它的幼蟲在多種落葉樹和針葉樹上生長,並在大規模繁殖的年份造成嚴重的破壞。由於這些特徵,Lymantria dispar被列入全球100種最嚴重的入侵外來物種之中。
「Lymantria dispar的名字由兩個拉丁詞根組成,其中Lymantria意為『破壞者』。」
在名稱的來源方面,「纏繞毛蟲」的來源尚不明確,但該術語早在1832年已經使用過。由於部分羅姆人社群認為「gypsy」是一種種族侮辱,2021年,昆蟲學會決定從正式名稱中去除這個名稱,並提議使用「海綿毛蟲」作為新的通稱。這一名稱源自於法語中的「spongieuse」,指的是L. dispar產卵時形成的海綿狀卵塊。然而,在歐洲,對於「gypsy」這一自我識別的名稱並未引發同樣的變更呼籲。
歐洲本土及引入的北美Lymantria dispar蛾被視為同一亞種Lymantria dispar dispar。這一物種的分類存在一定的混淆。美國農業部將亞洲亞種定義為「任何能夠飛行的L. dispar雌性類型」,而不同的亞種皆有可能具備飛行能力。
歐洲亞種(Lymantria dispar dispar)原產於西歐的溫帶森林,1869年被引入美國,1912年引入加拿大。亞洲亞種(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則原產於位於烏拉爾山以東的溫帶亞洲。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它已在北美西海岸被發現,並在南歐向北擴展到德國等國家,與歐洲亞種L. d. dispar進行雜交。
Lymantria dispar的引入是由藝術家和天文學家Étienne Léopold Trouvelot於1869年無意間造成的,他從歐洲引進這一物種,試圖尋找新的絲綢來源以替代因美國內戰而短缺的棉花。自那以後,為了控制這種毛蟲,多種寄生物和捕食者作為生物控制劑被引入。從19世紀末開始,至少有十種這樣的物種在北美成立,但對於這些自然敵的有效性及其對非目標物種的影響卻缺乏監管和研究。
「一些生物控制劑對於L. dispar的控制效果有限,並影響其他本地昆蟲的種群。」
結果,其中一些通用的寄生物對L. dispar的控制效果不佳,還削弱了大許多原本在東北部地區繁盛的大型蛾類物種,而另一種附著在L. dispar卵上的寄生蜂Ooencyrtus kuvanae雖然對其卵有明顯的影響,但同樣也會寄生其他蛾類的卵。最有效的控制劑則是微生物病原體:一種病毒(LdmNPV)和一種真菌(Entomophaga maimaiga)。
根據《科學美國人》的報導,2024年6月,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的爆發嚴重性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許多地區的毛蟲密度達到每公頃超過2,500,000隻,每英畝達到1,000,000隻,某些地區已經面對該問題持續五年。自從這一物種引入北美以來,L. dispar已經造成了顯著的生態損害。過去一個世紀,它的分佈以平均每年21公里的速率擴展,自1970到2013年以來造成了3,300萬公頃的森林被剝奪。
美國森林服務局每年撥出大約3,000萬美元用於控制工作。然而,氣候變化加劇了爆發周期的延續,通常每八到十二年發生一次的疫情現在變得更為頻繁,對環境的影響也更為劇烈。L. dispar造成的樹冠剝落會觸發顫樹的化學防衛,使之成為Polyphemus毛蟲不適合的宿主樹,進一步威脅其滅絕。
這種生物的擴散和破壞尤為明顯,我們不禁要問,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生態災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