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性反應周期是一個描述生理變化的四階段模型,這四個階段依次是興奮、平臺、高潮和解決階段。這一生理反應模型最早由威廉·H·馬斯特斯和維珍尼亞·E·約翰遜於1966年的著作《人類性反應》中提出。自那以後,許多學者針對該模型中的某些不準確之處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替代理論。
興奮階段(也稱為性慾階段或初始興奮階段)是人類性反應周期的第一階段,當人體受到身體或心理的性刺激(如接吻、挑逗、幻想或觀看色情圖片)時會誘發性興奮。在這一階段,身體為性行為做準備,最終導致平臺階段的發生。
興奮階段通常伴隨著心率、呼吸率的增加,及血壓的上升。
在男女雙方中,興奮階段均會產生心率、呼吸率和血壓的提升。根據2006年的一項調查,約82%的年輕女性和52%的年輕男性表示,他們的性興奮在直接刺激乳頭的情況下有增強,而只有7-8%的人表示這種刺激會降低他們的興奮程度。對於女性而言,性潮紅的現象大約在50-75%之間出現,男性中則為25%。
平臺階段是高潮之前的性興奮期,這個階段的特徵是血液循環和心率進一步增強。這一階段的存在意味著性快感的增加,若在平臺階段保持過久而未進入高潮,則可能導致性沮喪。
在這一階段,男性的尿道括約肌會收縮,以防止尿液與精液混合,而女性的敏感性會大幅提升。
高潮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經歷的階段,標誌著性反應周期的結束。高潮伴隨著下盆腔肌肉的快速收縮,並可能引起其他身體部位的肌肉痙攣和愉悅的感受。
男性高潮通常與射精相伴,伴隨著性快感的強烈脈動。相比之下,女性的高潮則可能表現為子宮和陰道的收縮,並伴隨著快感的增加。
高潮之後的解決階段,人體的肌肉放鬆,血壓回落。此階段還包括反應期,此時男性通常無法再次達到高潮,而女性能夠較快重新獲得興奮。
根據馬斯特斯和約翰遜,女性在擁有足夠的刺激的情況下,可以在短時間內多次獲得高潮。
儘管馬斯特斯和約翰遜的模型為性反應提供了基礎,但許多學者指出了其局限,例如缺少情緒和認知因素的考量。研究發現,女性的性反應不僅僅是生理過程,情感連結、伴侶的親密性也會影響性滿意度和快感的體會。
然而,現有模型未能充分解釋女性的性快感變化,許多女性在渴望與生理興奮之間的經驗是非線性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者們提出了多種替代性模型,例如薇薇安·巴森提出的圓形模式,指向情感親密和性刺激的相互作用。這些新的模型挑戰了傳統的思維跡象,重新定義了性快感的體驗。
這個複雜的過程使我們反思一個問題:在理解性快感的生理及心理層面上,我們應該如何平衡生理模型與情感連結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