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化時代的發展,粉絲文學的發展也迎來了巨大的變革。2008年,一個名為Archive of Our Own(AO3)的非營利開源平台誕生,伴隨著對於粉絲創作的尊重和支持,這一平台迅速成為粉絲文學的主要聚集地。然而回顧過去,這一切的變革又是如何開始的呢?
在2007年,FanLib的創立意圖是將粉絲文學商業化,卻因為其管理團隊的性別問題而受到批評,最終促成了非營利性的「轉化作品組織」(OTW)的成立。
Archive of Our Own的名字源自於作家Naomi Novik的部落格文章,其中呼籲創建「自己的檔案庫」。這一名稱靈感取自於維珍尼亞·伍爾夫的《一間女性的房間》一文,強調創作者需要擁有創作的空間和資源。隨著AO3的推出,開放式的創作平台吸引了大量粉絲作家和讀者,並且在多個方面重新定義了粉絲文學。
截至2025年1月1日,Archive of Our Own已經擁有超過1422萬部作品,涵蓋超過69530個粉絲群體。
AO3的運行依賴於一群700名志願者的支持,他們負責網站的各個運行和管理。網站設置了一個標籤系統,允許用戶根據讀者年齡、作品內容、角色等進行分類和搜索,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找到所需的作品。這一標籤系統不僅提供了靈活性,還能幫助網站維持高效的搜索體驗。
AO3允許使用者使用各種標籤,並且在2021年9月後對標籤數量有所限制,以防止過度標籤的情況發生。
對於作品的交流,AO3同樣提供了強大的功能。使用者不僅可以給予作品「Kudos」如同其他平台的喜歡,還能在作品下方留言,進行更深入的交流。然而,這一「Kudos」功能有時反而使得讀者不再主動評論,導致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減少。
法務團隊認為,在AO3上發布粉絲文學是基於「合理使用」的法律基礎,要求這些作品必須是有轉換性,意味著需要賦予原作新的意義。
AO3在不同國家的接受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在2020年,由於一部關於中國演員肖戰的露骨粉絲小說,AO3在中國被封鎖,並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抗議行動。此外,該網站在德國因為包含「兒童色情內容」的指控而被臨時移出Google搜索結果,這些事件顯示了粉絲文化在不同文化和法律環境中的脆弱性。
對於許多粉絲來說,AO3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創作平台,更是一個文化的庇護所。它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人們無論性別、年齡或文化背景都能自由創作與分享。這使得粉絲文學的表達方式變得更為多元和包容,而平台本身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粉絲社群交流與創作的中心。
AO3不僅提供了一個發表作品的地方,還代表了一種對粉絲文化的尊重和法律保障的需求。
隨著AO3的發展,該平台接獲了多個獎項的肯定,2019年甚至獲得了雨果獎最佳相關作品的提名,這標誌著粉絲文學被視為一種高尚的藝術表現的時代。這一轉變反映了主流文化對於粉絲創作的接受度的提升,讓更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粉絲文學的價值與影響力。
AO3的運行和發展依賴於粉絲社群的支持與參與,能否在未來繼續保持這種生機與活力,將取決於如何面對任何潛在的挑戰與變遷。你,會在這樣的文化變遷中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