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of Our Own(AO3)成立於2008年,自那以來,這個非營利的開放源碼平台對於粉絲作品的存檔方式產生了顯著影響。作為粉絲們共同創作的數位作品庫,AO3不僅允許用戶分享他們的創作,還為多樣化的作品提供了結構化的標籤系統,使得作品更易於搜尋和訪問。這樣的設計不僅充實了用戶的創作體驗,同時也促進了社群的互動與支持。
截至2024年12月17日,AO3已有超過14,023,000件作品,涵蓋68,550個粉絲領域,持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創作者和讀者。
AO3的誕生源於對傳統粉絲網站的反思。2007年,FanLib這個網站試圖將粉絲作品商業化,但由於其對粉絲社群的忽視,遭到了廣泛的批評。這促使了一群對粉絲文化充滿熱情的人士創建了非營利的轉化作品組織(OTW),並於2008年推出了AO3。在這個基於開放源碼的框架下,粉絲作品得以自由流通,且使用者的需求被優先考量。 AO3的命名來自作家Naomi Novik的一篇博文,該文呼籲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存檔」來支持粉絲社群。與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間》相呼應,AO3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個能夠發聲的空間。而這一理念的落實,正是讓這個平台在粉絲社群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AO3的運作完全基於自願者的程序設計以及社群的共同努力,使得這個平台不僅是一個作品的收藏庫,更是一個關於粉絲自我表達的空間。
AO3 的核心特色之一是其標籤系統。這套系統允許用戶根據內容類型、角色、配對和其他特徵對作品進行標籤。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得作品更容易被發現,同時也讓創作者有機會運用多樣化的標籤來吸引特定的讀者群體。自2021年9月起,每部作品的標籤數量上限設為75,這一改變旨在優化網站的導航體驗。 除了標籤系統,AO3允許用戶匿名註冊賬戶,並使用化名進行創作,這一點提升了用戶的隱私和自由度。即使不註冊賬戶,用戶亦能查看平台上大部分的作品,只有選擇將作品限制給註冊用戶的創作者例外。此外,AO3還引入了「Kudos」功能,讓讀者可以像其他平台一樣表達對作品的喜愛,雖然這一功能也引發了一些作者對於互動性的擔憂。
AO3不僅是一個平台,更是粉絲們文化表達的集體體現;而這種文化表達,正是建立在開放源碼與社群合作的基礎之上的。
儘管AO3在粉絲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資金募集及社群管理。最新的財報顯示,2022年的運營成本已達到290,688美元,而募集資金的主要途徑則包括春秋兩季的募款活動及其他自願捐款。此外,AO3的法律團隊基於公平使用原則,支持多種富有爭議的創作,包括描寫悲劇性情節的作品。 AO3的成長同時伴隨著各種外部挑戰,包含網絡攻擊及國際上的審查問題。例如,2023年一個黑客組織便對AO3發動了DDoS攻擊,要求支付比特幣贖金。面對這樣的威脅,AO3選擇加強網站的防護措施,確保用戶能夠持續地訪問和分享作品。
AO3無疑地改變了粉絲作品的存檔方式,其開放源碼的設計理念及社群參與的管理模式不僅提升了作品的可獲取性,更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了粉絲創作的合法性與認可。憑藉著強大的社群基礎,AO3不斷地成為粉絲文化的一個指標,並在未來持續塑造著網絡文學的發展。 為此,讀者和創作者們不禁要問: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開放源碼的精神是否有可能成為更多藝術形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