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甲蟲(Popillia japonica)是一種金龜子。雖然在其本土日本,由於有天然捕食者的存在,並不被視為害蟲,但在北美及部分歐洲地區,它卻對約三百種植物構成威脅。從玫瑰灌木到葡萄、啤酒花,甚至是菊花和白樺樹,無一倖免。這些甲蟲會通過「骨架化」葉片的方式來損傷植物,此外,有時也會以植物的果實為食。而其地下卵則會以草根為食,造成草地的破壞。
日本甲蟲的成蟲長約15毫米,寬約10毫米,具備光澤的銅色甲殼,頭部和胸部呈綠色。成蟲的兩側有一行白色小毛點,這些容易被辨識的特徵讓人能夠快速識別它們。幼蟲則呈白色,通常以捲曲的姿勢存在,成熟的幼蟲約長達一英寸。
日本甲蟲源自日本,但在北美和歐洲卻成為一種侵入性物種。最早有關這種昆蟲在美國出現的記載可追溯至1916年,當時在新澤西州的某個苗圃中被發現。學者推測,甲蟲的幼蟲可能是在1912年前由一批虹膜球根的運送中隨機遷入的。至2015年,美國僅有九個西部州仍被認為是無日本甲蟲的地區。
日本甲蟲的繁殖方式相當特殊,雌蟲可一次產下40至60顆卵。卵逐漸孵化後,幼蟲在約兩週內孵化出來。在幼蟲期,它們會以土壤中的細根和有機物為食。當幼蟲成長為C型的毛蟲時,則會開始吃較粗的根,這個時期對草地和牧場的經濟影響尤為明顯。成年甲蟲的壽命通常只有30到45天,但對於其生活週期而言,幼蟲期卻往往持續約一年。
我國的防治措施主要基於生態平衡的原則。已經有些科學家利用生物控制技術來對抗這種昆蟲,例如利用小型寄生性飛蛾和絕對寄生的蜂類。這些天敵的引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減少日本甲蟲的數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日本甲蟲的幼蟲主要以多種草類的根為食,而成蟲則對多種植物造成影響,包括豆類、番茄、玫瑰及許多水果作物等。這一廣泛的食性使得它們在入侵地區的生存廣泛且深入人心。
在這場戰役中,監測及控制措施的及時性對於保護我們的植物至關重要。
在當前生態環境的背景下,數量龐大的日本甲蟲無疑給農業和園藝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他們逐漸深入其他未知地區,這一影響亦會不斷擴大。目睹著這些侵略者的擴散,作為我們的守護者,該如何更有效地協調所有可用資源來抵抗這場居家圍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