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 BCC)是一個複雜的細菌群,包括了貝克氏菌及至少20種生化特性相似的革蘭氏陰性菌。這些細菌以其催化酶活性及不發酵乳糖的特性為人所知。BCC是機會性感染的病原體,特別是在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的個體中,它們最常引起肺炎,尤其是存在潛在肺部疾病的患者,比如囊腫性纖維化或慢性顆粒性病。這些細菌不僅威脅著人類健康,還會攻擊年輕的洋蔥和煙草植物,以及展現出驚人的石油降解能力。
BCC包括了多個物種,例如 B. cepacia, B. multivorans, B. cenocepacia 及其他許多。這些細菌在自然界中常見於水源和土壤中,能夠在潮濕環境中存活很長時間。
BCC對多種常見消毒劑具有抗性,例如碘伏、三氯生、氯己定等。這意味著,許多用於藥品的水性保存劑濃度往往無法有效殺死或抑制這些菌的增殖。在海洋環境中也存在貝克氏菌的踪跡,有報導顯示,某些株系甚至能夠耐受高鹽環境。
這些細菌在醫療設備的塑料表面上有很強的附著能力,並能分泌多種酶,例如彈性酶和明膠酶。
雖然BCC的致病性相對較弱,但其生存策略令人堪憂。這些細菌能有效抵抗免疫系統的攻擊,特別是在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下。由於BCC感染的傳播途徑已被證實,很多醫院和診所對感染者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
感染BCC的患者通常需要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治療,以防止交叉感染,因為感染可以迅速導致肺功能急劇下降,甚至死亡。
貝克氏菌的診斷通常是通過從病患的臨床樣本(如痰液或血液)中培養細菌來實現。由於BCC對多種常見抗生素具有天然抵抗力,這一特點被用來識別這些菌。常用的培養基包括貝克氏菌培養基和氧化發酵多黴素-巴克力-乳糖(OFPBL)培養基,後者能幫助區分不發酵乳糖的BCC。
對BCC的治療通常需要使用多種抗生素,常見的包括頭孢他啶、米諾環素及美洛培南等。儘管聯合治療常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選擇,對於特殊情況,強效的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組合也表現出一定的療效。
貝克氏菌於1949年被發現是導致洋蔥腐爛的主要原因,並在1950年代首次被描述為人類病原體。1977年,貝克氏菌首次從囊腫性纖維化患者中分離出來,並在1980年代引發過一系列爆發,造成高達35%的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貝克氏菌擁有的基因組較大,包含的基因數量是大腸桿菌的兩倍。
隨著對貝克氏菌的了解加深,對感染的控制和治療策略也在不斷演變,但這種細菌依然對公共健康構成挑戰。在這個病原體複雜的生態系統中,我們又能做出什麼來減少其帶來的威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