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平面波導(CPW)是一種平面傳輸線,其利用印刷電路板技術來傳輸微波頻率信號。這種技術不僅可以在印刷電路板中使用,在單片微波集成電路中也常見其身影。早在1969年,程培文便發明了這種技術,目的是將非互易元件(如旋轉器和隔離器)納入平面傳輸線電路。
「共平面波導的設計讓微波信號能在電介質基板和空氣中傳播,雖然基板的介電常數大於空氣,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有效的運作。」
傳統的共平面波導通常由一條印刷在電介質基板上的導電軌道及其兩側的回流導體組成,這些導體都位於基板的同一面上,確保了其共平面特性。而在導體下方的導體面也形成了對地面的一種共平面設計。這樣的配置不僅能幫助信號的傳遞,還具備優良的磁場特性,尤其是在處理與旋轉磁場相關的非互易設計時。
共平面波導在非互易的醞磁裝置(如共振隔離器和差分相位偏移器)中也佔有一席之地。這些裝置依賴於微波信號對靜磁化的磁性材料提供旋轉的磁場。CPW的設計可以在導體之間產生這樣的旋轉磁場,這讓它們在固態物理的各種應用中變得至關重要。
「微波信號的磁場特性讓共平面波導在研究非互易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與醞磁體的相互作用。」
這些裝置在設計上考慮到了電場與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且,這樣的配置能夠提升性能。磁場的對稱性在金屬化平面之間創造了一種新的傳輸管道,從而顯著改善了信號的傳送效果。
共平面波導在固體量子計算領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超導量子位的研究中。通過將微波光子與超導量子位相連接,研究人員能夠在微觀世界中探索量子現象。此外,共平面波導共振器是電路量子電動力學的核心元素,它們能夠強力耦合超導量子位,這種耦合的強度遠超傳統的方法。
「共平面共振器能極大地提升誘導強度,是量子計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利用低損耗的超導共平面波導共振器,研究人員在低溫下的品質因數可以超過106,這在量子電路中顯示出令人振奮的潛力。這樣的技術不僅提升了量子位之間的耦合,還讓多個量子位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得可行。
除了量子計算,共平面波導在固體物理研究中也可被用來研究磁共振,例如電子自旋共振光譜和磁子學等。這些共振器被用於了解高溫超導薄膜的材料特性,並為材料科學的前沿研究提供支持。
隨著固態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進一步提升共平面波導的性能與應用範圍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隨著我們對量子世界理解的加深,共平面波導的潛能究竟能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