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無線通信和微波技術中,共平面波導(Coplanar Waveguide,CPW)成為傳輸微波信號的重要工具。自1969年由程佩文(Cheng P. Wen)發明以來,CPW便廣泛應用於平面傳輸線電路,尤其是在不對稱元件,如旋轉器和隔離器的設計上。這一技術不僅簡化了微波元件的結構,還顯著提升了其在高頻應用中的性能。
共平面波導是一種電氣平面傳輸線,能夠運用印刷電路板技術進行製作,並能有效地傳輸微波頻率信號。
傳統的共平面波導由一個單一的導體軌道和一對位於其兩側的返回導體組成,所有這些導體均位於基板的同一面上。這樣的設計使得CPW能夠在體積上更為緊湊,並且保留良好的訊號完整性。
這種波導的工作原理主要基於微波信號在其介質基板與空氣之間傳播的特性。由於基材的介電常數通常高於空氣,這意味著在經過的過程中信號會形成不均勻介質中的傳播模式。儘管CPW不支持真正的TEM波,它所支持的準TEM模式仍使其能夠成為高效的信號傳輸媒介。
在非對稱磁性設備的設計中,如共振隔離器和差分相位移器,CPW的應用尤為關鍵。這些設備依賴於微波信號提供一個旋轉的磁場,以便與靜磁化的鐵氧體材料互動。
在CPW中形成的旋轉磁場與基材本身無關,這使得它在處理磁場方面的特性非常均勻。
由於電場受到基材的影響,電荷會更容易在導體的基材表面積累,造成一種在微波信號傳輸過程中顯著的效應。因此,當波中的電流反轉時,導體邊緣的電荷會形成一種與主電流正交的縱向磁場,進一步提高信號的傳輸效率。
在固狀量子計算的領域中,共平面波導的作用不可小覷。它們被用來將微波光子耦合至超導量子位,尤其是在電路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借助CPW共振器,能夠實現高場強度,從而加強與超導量子位的耦合,這對於量子計算的發展至關重要。
超導共平面波導共振器的質量因子在低溫下可以超過106,這使得其在低功率限制下的性能依然非常穩定。
此外,CPW還在電子自旋共振光譜學或磁激光學等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用於描述和推測超導薄膜的材料特性。隨著對集成電路性能的不斷提升,共平面波導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型器件的設計中。
共平面波導技術的發展不僅重新定義了微波信號的傳輸方式,還為未來的電子技術指明了方向。隨著電子學界對於這一技術應用可能性的持續探索,我們或許將在未來看到更加驚人的創新和應用。這樣的進展是否能為科技界開啟一扇全新的大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