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運動是指胎兒由其自身肌肉活動所引起的運動。這些動作自晚期胚胎階段開始,就隨著胎兒的發展而改變。這些第一次動作並非反射性的,而是由源自脊髓的自發神經脈衝引起。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肌肉開始能夠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
一般而言,胎兒的運動可分為引導性(elicited)或自發性(spontaneous)兩種,而自發性運動可能由脊髓或大腦觸發。
在科學界,有學者認為,在出生之前就沒有自發性的運動,而其他來源則主張有目的的運動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利用3D超聲技術,我們可以拍攝並觀察胎兒的運動,這種技術被稱為“四維超聲”(4D ultrasound)。
即使在胎兒階段開始之前,六周的胚胎已經能夠拱起背部和脖子。到七周時,超聲波檢查可以檢測到手臂和腿部的運動。
控制運動的胎兒大腦部分直到第二孕期的末期和第三孕期的開始才會完全形成,這樣在出生時運動控制仍然有限。根據愛丁堡皇家醫學院的概述,目的性運動大約在18周開始出現,逐漸取代反射性動作。
在這一早期運動中,四肢會同時移動;而到了第九周,它們的動作便開始獨立。
到了第11周,胎兒能夠張嘴吸食手指;第12周開始吞嚥羊水。在胎兒階段初期,除了頭部向一側彎曲,整体移動和驚嚇的動作也愈發復雜。九周的時候,已觀察到手、臀部和膝蓋的運動;十周時出現伸展和打哈欠的行為,隨後便可見獨立的四肢活動。
大約在第12周,胎兒能夠踢腿並捲曲腳趾,並可能用手抓住腳或用指甲抓自己。胎兒也能對皮膚上的觸碰做出反應。約在第12周,胸部的橫膈膜上下移動,像是在進行呼吸,但這一動作會在第16周消失,直到第三孕期才重新出現。
媽媽通常在第五個月時第一次感覺到胎動,這個事件被稱為“快速運動”(quickening)。
隨著發展,肢體動作變得愈發複雜,關節和肋骨的彎曲都有助於關節的正常發展。有過生產經驗的女性,由於子宮肌肉較為放鬆,對胎動的感知比首次懷孕的女性更早,最早在14周就可能感受到胎動。到了21周,胎兒開始發展一個規律的運動模式。驚嚇反射在24周時已在一半的胎兒中出現,到28周時所有胎兒都表現出這種反射。此時,由於胎兒的體型變大,運動空間緊湊,胎兒的運動受到一定限制。
在懷孕後期,胎兒發展出一種複雜的運動,稱為“踩踏”(stepping)。這一運動包含圓周的腿部“踏自行車”動作,有助於胎兒在出生前搖身移至頭先位置。
在14至18周的胎兒中,活動水平顯示出明顯的晝夜節律,這一點可以通過胎兒心電圖和測量運動學確認。胎兒在9:00到14:00和19:00到4:00之間活動最頻繁,其活動與母體的活動時間並不一致。在臨產前的最後四到六周,大部分的踢蹬和拍打運動都發生在胎兒淺睡的狀態。
在快速運動後,孕婦可以選擇計算她感受到的胎動數量和種類,這個計數被非正式稱為胎動計數(kick count)。美國孕婦協會表示,進行胎動計數的好處眾多,從加強孕婦與胎兒的聯繫,到降低死胎風險,尤其建議在高風險孕婦中採取此種方法。
然而,指導女性監測胎動可能會提升其母親的焦慮程度。
研究顯示,70%的單次胎動減少的懷孕病例是不複雜的。根據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會,如果你認為胎兒停止了活動或者活動減少,並且已經懷孕超過28周,你應立即聯繫助產士,千萬不要等到次日再聯繫醫院或助產士。
總體來看,胎兒運動的發展是個持續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複雜,這難道不引發我們對生命早期靈動性的思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