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到自助書籍時,會想到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如果你的答案是《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你不是唯一的。這本由Dale Carnegie於1936年出版的自助書籍,已售出超過3000萬本,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之一。然而,Carnegie的成功背後,有著更深的故事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歷程。
在《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的推出之前,自助書籍的類型已有了一定的歷史。Dale Carnegie最初是在紐約的YMCA教授夜間課程,後來他在費城和巴爾的摩等城市擴展了他的教學。他獨立教授公眾演講和人際關係課程,並編寫小冊子以輔助課程。在一次14周的課程結束後,出版商Leon Shimkin主動接觸Carnegie,並鼓勵他寫一本書。而這個決定,本身就是一個轉折點。
當Shimkin把一位專業的速記員派去記錄Carnegie的講座時,他不僅記錄了內容,還無意中為這本暢銷書鋪平了道路。
為了推廣這本書,Shimkin將500本樣書寄給了Dale Carnegie課程的畢業生,並附上了一份信,指出這本書對他們的幫助。這些樣書的寄送,引發了超過5,000本的訂單。最初的印刷量迅速被提升,並最終促使這本書在1936年11月正式發行,之後在短短幾個月內便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這本書不僅在每年的銷量上持續上升,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參考。
1981年,這本書經過修訂,新增的內容與例子使之更具時代感,並將章節數量從六減少到四。這種修訂考慮到了大眾的讀者需求,以及用語的更新,使書籍在商業與人際交往的領域中保持相關性。新版讀者可以透過四個主要部分,深入理解如何吸引並影響他人。
這本書不再僅僅是過去那個年代的產物,而是成為持續影響著當代社會的經典之作。
即使在其發行初期,《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就迅速在美國文學史上贏得了成功,但也並非沒有批評聲。許多評論認為,Carnegie所提供的建議過於簡單,無法完全解決人際交往中的複雜問題。有不少現代學者認為,這本書的技巧可能讓一部分人感到它是一種操控。
儘管如此,這本書的銷量並未受到影響,反而在許多社會和文化圈中引起了廣泛討論。
許多名人,包括沃倫·巴菲特和女演員唐娜·里德,都曾表示這本書對他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本書的理念甚至被用于更陰暗的目的,就如查爾斯·曼森在監獄中使用其技巧來操控他人一樣。即使如此,它在社會中的正面影響仍然不容忽視,許多策略和理念延續至今。
如今,《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被視為自助書籍的開創性作品,幾乎每一本后續的自助書都或多或少地借鑒了其中的風格。
在當今這個人與人之間交流越來越重要的社會中,我們是否能從Dale Carnegie的經驗與教訓中學到更多,並應用於我們自己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