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的圖論領域中,哈密頓路徑(或可追踪路徑)是指一條在無向或有向圖中,恰好拜訪每個頂點一次的路徑。哈密頓循環(或哈密頓迴路)則是拜訪每個頂點一次的循環路徑。因此,周圍圍繞著哈密頓路徑的探討不僅對數學愛好者而言是謎團,同時也是資訊科學和計算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因為判斷此類路徑和循環的存在問題屬於NP-完全問題,意即在合理的時間內無法解決。
哈密頓路徑和循環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源於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機器人導航、運輸問題及電路設計中。
哈密頓路徑的命名來源於威廉·羅文·哈密頓(William Rowan Hamilton),他發明的「icosian遊戲」(現稱哈密頓謎題)就是尋找在十二面體的邊圖中形成哈密頓循環的問題。雖然哈密頓使用icosian微積分解決了這一問題,但這一解法並無法將其推廣至任意圖的情況。其實,早在他的研究之前,還有很多數學家對哈密頓循環在多面體中的特性進行過研究。
凡是包含哈密頓路徑的圖被稱為可追踪圖。對於每一對點若存在哈密頓路徑通過,則稱該圖為哈密頓連通圖。而一個哈密頓循環能形成的環路,卻僅能從相鄰頂點之間延伸而成。
完整圖(超過兩個頂點)是一個必然包含哈密頓循環的圖。每一個回路圖也是哈密頓的。
具有哈密頓循環的圖泛指哈密頓圖,並且任何哈密頓循環皆可通過去掉一條邊轉換為哈密頓路徑。但並不是所有的二重連通圖都能保證一定是哈密頓的。自18世紀以來,哈密頓路徑的相關研究便屢見不鮮,其中甚至可以追溯到印度數學的早期。
例如,在棋盤的騎士圖中,騎士巡邏的問題早在9世紀的印度數學中便有探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概念在歐洲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例如阿伯拉罕·德·莫夫(Abraham de Moivre)和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都曾探討過騎士巡邏的問題。
哈密頓循環的多樣化,使得數學家們對其性質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關於圖密度、韌性及禁忌子圖等。
在現今的研究中,Bondy–Chvátal定理提供了相對於哈密頓圖的最佳頂點度特徵,這使得多數哈密頓性的判斷能夠迅速進行。這些理論不僅限於隨機判斷,還與各種圖的結構及特性密切相關,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理解在不同性質的圖中,何種連通方式可實現哈密頓路徑或迴路的成立。
依據現有的研究,任何哈密頓圖G的邊的分解都有可能形成哈密頓循環。而一個實踐上更受人矚目的應用是哈密頓循環多項式,這是對哈密頓循環的加權導向圖中所需的圖描述,這一多項式若在特定情況下不恒為零,則可以推斷此圖為哈密頓的。
當哈密頓循環的存在與否成為探索的難點時,數學家們便開始思考更為高效的算法以解決此類問題。儘管目前在理論上已有不少成果,如何在實踐中找到有效的哈密頓路徑仍是一道懸而未決的謎題。
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應用領域,對於哈密頓路徑及其存在的探討仍在不斷深化。這不但是數學上的挑戰,也是推動計算機科學及邏輯思考進步的重要課題。您是否能在這些複雜的圖中,找出那條隱藏的哈密頓路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