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技術以其無創性及成本效益,正在改變癌症治療的面貌。這種先進的治療方式利用非電離的超聲波來加熱或消融腫瘤組織,並且可以在不需要開刀的情況下進行。隨著對HIFU技術的深化研究,醫學界開始認識到其在不同疾病上的潛在應用。
HIFU最初被用於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研究顯示低風險及中風險病人的無疾病生存率較高。
這項技術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當時HIFU首次應用於帕金森氏症的治療。儘管當時的療效有限,但隨後HIFU的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使其能夠有效治療各類疾病,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和各種腫瘤。
HIFU技術的應用範圍廣泛,涵蓋從腫瘤治療到理療等諸多方面。其主要目的是透過超熱或機械性作用來消除病變組織。以例子來看,HIFU在前列腺癌、肝癌及其他腫瘤的治療中均展現了良好的反應率。
隨著對HIFU的研究不斷深入,腫瘤微環境的干擾與免疫反應的觸發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針對非惡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療,HIFU的效果卻並不明顯,某些國家嘗試自直腸內部進行HIFU治療,但在美國等地尚未獲得認可。
HIFU的核心原理在於其能精確聚焦在病變組織上,使得超聲波的高能量能被局部吸收,瞬間提升該部位的溫度至65°C至85°C之間,從而導致病變組織的壞死。這種方法使得HIFU成為一種高效且精確的治療手段,能夠精確控制熱量的作用於指定的病變部位。
多次的超聲能量施加,每一次稱為“sonication”,都會針對特定病變組織進行處理,進而達成最終的治療效果。
此外,HIFU技術還包含了穩定性脈動和非穩定性脈動的應用,這兩種脈動對於治療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非穩定性脈動可導致微氣泡的產生,當這些微氣泡崩潰時,便會釋放出大量能量,能夠形成強烈的機械損傷效果。
在HIFU治療中,準確的影像引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用的技術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超聲成像,這些技術使得醫生能夠實時監控治療過程,並對病變區域進行精確定位。尤其是MRI,不僅能提供高對比圖像,還能監測溫度變化,助於醫生隨時調整治療策略。
科學研究顯示,HIFU在非侵入性的癌症治療中展現出強大的潛力。
目前,HIFU的應用也正在擴展至許多不同的癌症類型和其他治療領域,舉例來說,針對肝癌的研究顯示,HIFU在控制疾病進展及引發身體免疫反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儘管HIFU技術已展現出與傳統手術相比的諸多優勢,但仍面臨不少挑戰。如何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確保患者的安全以及治療的經濟性,是未來發展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此外,隨著臨床應用的增多,對HIFU技術的臨床驗證及大規模數據的收集將成為關鍵,以確保其在各類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應用安全可靠。
而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HIFU技術是否會成為未來癌症治療的標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