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日是許多美洲國家和其他地區的國定假日,也是美國的一個聯邦假日,官方慶祝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美洲的到來。哥倫布於1492年10月12日登陸於巴哈馬群島的關哈納島,他在1493年返回時,將其海岸基地向東移至海地島,即現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國,並建立了拉伊莎貝拉(La Isabela)定居點,這也是美洲的第一個西班牙永久定居點。
哥倫布今年,進行的航行使得後來西班牙及其他歐洲列強在美洲的殖民化付諸實行,並形成了著名的哥倫布交流。
雖然美國將這一天慶為「哥倫布日」,但在國際上名稱各異。在一些拉丁美洲國家中,10月12日被稱作「種族日」(Día de la Raza),而墨西哥則更名為「多元化國家日」。此外,西班牙也將這一天稱為「西班牙性日」或「Fiesta Nacional de España」,此日也與宗教節日「拉維爾根德皮拉爾」(La Virgen del Pilar)相重疊。
自2009年起,秘魯則開始慶祝「原住民族與文化對話日」(Día de los pueblos originarios y el diálogo intercultural)。而貝里斯和烏拉圭則慶祝「泛美日」(Pan American Day)及「美洲日」(Día de las Américas)。在義大利,小型社區也會慶祝「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國家日」(Giornata Nazionale di Cristoforo Colombo)。
首個哥倫布日慶祝活動於1792年10月12日舉行,有名的「塔曼尼組」舉辦了一場活動來紀念歷史登陸的300週年。隨後,巴爾的摩設立了哥倫布紀念碑。許多意大利裔美國人把這一天視為他們文化遺產的慶祝,而不僅僅是為了哥倫布的紀念。1866年,紐約市便開始慶祝這一天。
1910年,科羅拉多州的州長首次以法定假日形式公告哥倫布日,1905年便是首次宣布全州性假日的年份,而1907年成為法定假日。
1892年,時任美國總統哈里遜因應新奧爾良意大利移民的私刑事件,宣佈哥倫布日為一次性全國慶祝活動。此舉正是為了安撫意大利裔美國人的情緒。1934年,經「哥倫布騎士團」(Knights of Columbus)游說,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美國總統每年頒發公告,正式指定10月12日為哥倫布日。
在美國,哥倫布日的實際慶祝形式各異,從大型遊行活動到完全不慶祝。許多州並未將哥倫布日作為官方假日標籤。部分州則以「紀念日」或「認可日」的形式來標示這一天。
例如,舊金山的意大利裔社區擁有全國最早連續舉行的哥倫布日遊行,自1868年至今。而紐約市的慶祝活動則是規模最大。
此外,哥倫布日在美國維爾京群島被稱為哥倫布日及「波多黎各友誼日」。而在維吉尼亞,這一天則被雙重慶祝,包括哥倫布日及約克鎮勝利日。
在拉丁美洲,10月12日的慶祝活動也反映了當地的文化認同和歷史觀。在阿根廷,該日於1916年首次慶祝,並於2010年更名為「文化多樣性尊重日」。同樣的,哥倫比亞亦於2021年更名為「哥倫比亞民族的民族多樣性與文化日」。
秘魯自2009年以來,慶祝「原住民族和文化對話日」,意味著對原住民傳承的重視。
而在委內瑞拉,自1921年至2002年則慶祝為「種族日」,後來由於政策變更而改為「土著抵抗日」。這些改變顯示了對歷史的重新評估和文化身份的修正。
在卡里比亞海,只有少數國家與哥倫布日有關的假日。貝里斯則慶祝為「美洲日」,而巴哈馬則過去稱之為「發現日」,在2001年改為國家英雄日。
雖然哥倫布的發現引起了多方爭議,但他仍與美洲歷史息息相關。一些國家發起了對哥倫布的褒揚,且在1968年創建的「哥倫布燈塔」,成為了追念其歷史意義的重要地標。
隨著觀點的演變,哥倫布日或許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慶祝,代表著不同文化的交融與對話。這一天的慶祝活動,是否會隨著社會進步而持續演變,甚至成為全新的節日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