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2日,許多美洲國家和其它地區慶祝哥倫布日,這一天標誌著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92年首次踏上美洲土地的歷史事件。然而,哥倫布的發現是否真的值得慶祝?面對近年來對哥倫布歷史的再評價,有人開始質疑這一傳統的慶祝活動。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哥倫布的航行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哥倫布的首次航行不僅開啟了新世界的探索,也標誌著歐洲人與美洲原住民間的首次接觸。
哥倫布是一位意大利探險家,他的目標是尋找通往遠東的替代航道。他的首航使用了三艘西班牙船隻,分別是尼娜號、品塔號和聖瑪利亞號。經過約三個月的航行,哥倫布於1492年10月12日抵達了現在所屬的巴哈馬的瓜哈納尼島。儘管當時哥倫布相信自己發現了東印度,但事實上他卻開啟了美洲的殖民時代。
哥倫布的航行引發了植物、動物、文化、人類和技術的交流,後來被稱為「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的發現之後,西班牙對美洲的殖民活動迅速展開,其他歐洲大國也隨之而來。這一事件為未來幾個世紀的美洲歷史鋪平了道路。但對於美洲原住民族群來說,哥倫布的到來卻意味著破壞和掠奪,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極大的衝擊。
在美國,哥倫布日最早由意大利裔美國人於1792年慶祝,以紀念哥倫布抵達新世界的300周年。1892年,美國總統本傑明·哈里森宣告這一天為全國節日,以緩解意大利裔美國人因新奧爾良的一起燒死11名意大利移民事件而產生的不滿情緒。1934年,根據天主教慈善組織的推動,哥倫布日正式成為國定假日,並於1971年被確立為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哥倫布的假日在當今社會上逐漸被取締,取而代之的是對原住民的承認與慶祝。
然而,隨著對哥倫布歷史的再評估,許多州和城市選擇將哥倫布日更名為原住民族日。這一轉變反映了社會對於歷史解讀和文化認同的變化,許多美國城市,像伯克利、洛杉磯和科羅拉多州的部分地區,均改為紀念當地的原住民族文化和歷史。
在拉丁美洲,很多國家也有類似的慶祝活動。在阿根廷,這一天最初被稱為「種族日」,現在則改為「文化多樣性尊重日」。委內瑞拉則將這一天稱為「原住民抵抗日」,以強調當地文化的復興與保護。這些改變顯示出各個國家對於歷史的重新解釋,以及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重新認可。
意大利社群從十八世紀起就開始慶祝哥倫布的日子,視其為意大利文化的象徵。
在意大利,本國的官方“哥倫布日”是自2004年以來的慶祝活動,表達了對哥倫布和他所代表的民族象徵的尊重。哥倫布的歷史與意大利的聯繫,使得許多意大利社群將其視為自己身份的象徵。
隨著世界各地對哥倫布的評價持續變化,哥倫布的故事再次成為焦點。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慶祝歷史的同時,我們是否忘記了那些被歷史掩蓋的不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