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Taekwondo是專為殘疾運動員設計的跆拳道融合運動。它由世界跆拳道(WT)主導,除了傳統的技術之外,還開發了新的技術,包括Kyorugi(競技)和Poomsae(型)。隨著2020年東京殘奧會的到來,Para Taekwondo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而運動員的分類評估在比賽結果中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關注。
「每個運動員的能力都獨一無二,評估的準確性直接影響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與結果。」
2006年,WT成立了Para Taekwondo委員會,旨在推廣和發展為殘疾運動員而設的跆拳道。初始階段,重點專注於為肢體缺失的運動員發展Kyorugi。自2009年首屆Para Taekwondo錦標賽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以來,這項運動逐漸蔓延全球。
2013年,WT成為國際殘奧委會(IPC)全權成員,並於2014年提交申請,爭取在2020年東京殘奧會中納入Para Taekwondo。經過數次會議後,這企圖終於得到了確認,為該運動帶來了新的舞台。
運動員評估過程中,分類小組會根據《最低缺失標準》(MIC)來確定運動員是否適合被劃分為某一運動類別。這個過程包括物理評估、技術評估和觀察評估三大部分。運動員的分類不僅影響到他們的參賽權,也直接影響到比賽的結果。
「分類並不僅僅是一個標籤,而是影響運動員在競爭中發揮實力的關鍵。」
Para Kyorugi和Poomsae的比賽體系與奧林匹克跆拳道有所不同。例如,Para Kyorugi比賽禁用頭部擊打,而在Poomsae比賽中則根據技術和表現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
比賽採用單淘汰制,通常分為3個兩分鐘的回合,每回合間有一分鐘的休息。這類型比賽的分數也有所區別,有效技術的得分標準為:對躯幹的有效腿部技術2分,旋轉腿部技術3分,和旋轉技術4分。
Poomsae比賽則根據運動員的年齡和性別分組,參賽時間在20至120秒之間完成,運動員必須代入節奏和精準地表演每個型。該比賽的總分上限為10分,依據技術和表現分數分為兩類。
在Para Taekwondo中,運動員的分類評估不僅影響其參賽資格,也會改變比賽策略與對手的挑戰性。針對同一運動類別的運動員,技術和表現會成為影響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運動員所屬的低類別若獲得了較高的分數,就有可能在比賽中占得先機。
「在這項高度技術性的運動中,運動員的適配性和技巧直接影響結果,而這些都在分類中掌握。」
總的來看,Para Taekwondo的運動員評估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涵蓋了多方面的標準和因素。不僅影響到運動員的參賽資格,更是直接決定了競賽的輸贏。隨著這項運動不斷發展,運動員的評估標準是否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挑戰與需求,這將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