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上,每位投資者都在尋找能夠獲利的機會,而價格-收益比率(P/E比率)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P/E比率是衡量公司股價與其每股收益之間的關係,用來判斷公司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這項指標不僅能幫助分析個別公司的價值,也能在行業內或股市中的不同股票之間進行比較。
價格-收益比率(P/E)是一個時間單位的比率,表達了公司需維持當前收益多久才能賺回當前股價。
P/E比率的計算方法很簡單,將一公司的股價除以每股收益。例如,若某公司的股價為24美元,而最近12個月的每股收益為3美元,則該公司的P/E比率為8,意味著投資者預期需要8年來收回股價。一般投資者認為,約20的P/E比率是「合理估值」。
P/E比率存在多種版本,取決於盈利是預測還是實際,以及利用的收益類型。舉例來說,「落後P/E」使用最近12個月的實際淨收益,而「前瞻P/E」則基於未來12個月的預估淨收益。此外,對於有虧損或預期盈利大幅變動的公司,可以使用「基本P/E」,利用未來幾年的預測收益進行折現計算。
公司的P/E比率反映了市場對其風險和未來增長潛力的集體看法。
P/E比率被廣泛用作衡量一家公司與其他公司的相對價值,但這並不自動意味着一只股票就是便宜的。市場對公司風險和收益增長的預期會影響P/E比率,從而形成每隻股票的市場評價。一般而言,較低的P/E比率意味著市場可能認為該公司面臨更高的風險或低增長。
美國股市自1900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平均P/E比率從4.78到44.20不等。近年來,疫情後的市場波動造就了新的歷史高點,導致2020年10月的P/E比率達到38.3。這一情況再次提醒我們,P/E比率並非靜態,而是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而波動。
許多企業管理者會專注於P/E比率,因其直接影響他們的薪酬結構。當公司股價上升時,管理者的股權或期權價值亦激增,促使他們提升每股收益。管理者會採取多種策略來提升P/E,例如通過並購高P/E公司來增強自身的市場評價。
公司常常尋求提升每股收益,甚至可能採用會計手段以平滑盈餘,提升P/E比率。
在大多數情況下,高P/E比率表明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收益增長的預期較高,而低P/E比率則可能表示該公司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或當前的表現相對過往趨勢表現良好。投資者需要對P/E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它在市場中的意義。
當公司無法盈利或虧損時,其P/E比率往往會被標示為「不適用」。雖然可以計算負P/E比率,但這並不是普遍的慣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特別謹慎。
P/E比率是股市分析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公司未來表現的預期。作為投資決策的一部分,了解P/E比率及其變化對於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至關重要。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指標,投資者在進行選擇時,應綜合考慮其他因素以及市場情況,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你覺得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P/E比率應該占多大的比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