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變暖的影響已逐漸顯現,而海洋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事實上,自1971年以來,海洋所吸收和儲存的熱量已佔全球多餘能量的超過90%。這不僅是科學事實,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現實。
海洋熱量內容(OHC)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反映了我們星球上熱量的變化和吸收。
隨著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上升,海洋的熱量增長也隨之加速。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截至2023年,世界各地的海洋再次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超過了2022年的最高值。在2019至2023年間,海洋深度2000米以內的五個熱量觀測值均顯示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些現象強烈地顯示了全球變暖的影響。
海洋擁有超過大氣的35倍熱容量,這使得它能夠儲存並傳輸大量的能量。
自1960年前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監測全球各地的海面溫度及其不同深度的水溫。從2000年以來,近4000個Argo機器人浮标的架設,使得對於海洋熱量內容的觀測變得更加完善和準確。這些浮標能夠深入到700米甚至更深的水域,提供了關於熱量吸收和變化的重要數據。根據估算,從2003年到2018年,前2000米的海洋熱量以年均0.58±0.08 W/m²的速度增加。
然而,正確測量海洋的溫度在長期內一直是個挑戰,這也解釋了許多統計數字的不確定性。然而,無可否認的是,海洋的熱量變化對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對沿海社區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海平面變化、海冰變化、水循環強度的變化以及海洋生物的遷徙等方面。
大約30-40%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已被歸因於海洋熱量的增加,這主要是由於水的膨脹和冰的融化。
海洋熱量的吸收主要由於人類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為的改變加劇了海洋的熱量吸收。在最近幾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很大程度上確認了海洋的熱量增加是不可逆的,特別是對於人類的時間尺度來說。
這些觀測數據表明,全球變暖的不平衡是造成海洋熱量增長的根本原因,其主要是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而引發的。當然,這一切與氣候變化的影響並不僅僅限於海洋熱量的變化。研究顯示,海洋的熱量增長也影響了氣候循環、暴雨模式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
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熱儲存庫,其調節著我們的氣候,既是熱量的來源也是儲存庫。
最近的研究還指出,海洋熱量的增加正促使海平面上升並加速極地冰蓋的融化。這不僅威脅著沿海地區的生存,還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氣候變遷及生態危機。
當我們展望未來,如何有效減少我們的碳排放並減緩海洋熱量的增加,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挑戰之一。作為政策制定者、科學家及普通公民,我們能採取什麼行動來減輕這些影響並保護我們的海洋和生態系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