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2023年全球海洋的熱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了2022年的最高紀錄。這項驚人的變化引發了科學界與環保組織的廣泛關注,他們試圖找到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考慮未來可能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自1971年至2018年,海洋熱量的增加占全球升溫所造成的非必需能量的超過90%。」
海洋熱量內容(OHC)是指海洋吸收和儲存的能量。透過對不同地區和深度的海洋溫度進行測量,可以估算出整個海洋的熱量內容變化。根據報導,海洋的熱量在未來的幾年中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與人類活動、尤其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有著直接的關聯。
海洋之所以能夠吸收這麼多的熱量,主要是因為水的比熱容量遠高於大氣中的氣體。這就使得即使是海洋表層幾米的水就能儲存比整個大氣層還要多的能量。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自1960年以來進行的研究表明,海面溫度的變化顯著影響了與生態系統互動的多種因素,包括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生態的平衡。
「海洋熱內容和海平面上升是氣候變化的重要指標。」
除了基本的熱量增加,研究者們還觀察到海水在深度700米以下的熱量儲存。不僅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南極洋同樣記錄了過去六十年以來的最高熱量觀測值。這樣的變化不僅會影響海洋生態系統,也會影響依賴這些生態系統的沿海社區。
科學家們憑藉約4000個海洋機器人浮標,持續監測海洋深度的溫度異常,並收集各種數據以進一步分析海洋熱內容的變化。這些浮標可以在海洋中深入到2000米的深度,進行溫度、鹽度以及壓力的測量,這是對改善海洋熱內容估算至關重要的技術。
「海洋吸熱之所以能占到園中超過90%的比例,根源在於海洋面層及以下的巨大熱慣性。」
氣候學家指出,近年來的變化與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海洋的吸熱量不僅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还在更深的海洋層面中開始擴大。這一現象顯示出海洋在調節氣候方面的重要性,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熱儲存庫,海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陸地和冰蓋的變化。
隨著海洋熱量的增加,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其中,珊瑚白化現象和海洋物種的遷徙都與海水溫度的上升密切相關。海洋熱浪的出現不僅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還可能導致重大生態系統的崩潰。
此外,海洋的熱量增加也影響了全球的海平面上升。根據研究報告,OHC的增加約占1900年至2020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的30%至40%。海水的熱膨脹,使得更多的冰川和海冰融化,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的速度。
「海洋同時充當碳的吸收和釋放庫,對地球的碳循環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雖然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在過去幾十年中有所增加,但隨著海水升溫,海洋對於吸收氧氣和其他氣體的能力卻顯著降低。這種糾結的關係對於未來的研究決策來說意義重大。
隨著全球氣候情勢日益嚴峻,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討海洋熱量的變化及其對地球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未來我們又能否採取有效的行動來減緩這股浪潮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