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I Aayog,意為「國家轉型機構」,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成為印度政府的最高公共政策智庫。它的成立目的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合作聯邦制,並試圖從以往以「商議聯邦制」為主的政策模式中脫離。NITI Aayog的策略是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積極讓各邦政府參與政策制定,這一改變的背後隱藏著對於印度經濟未來的深遠思考。
在NITI Aayog的倡導下,印度開始實施一系列創新舉措,包括「15年路線圖」和「7年願景、策略與行動計劃」,重點關注城市發展、數位化以及教育改革等領域。這些計畫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增長,它們試圖在各個領域創造更大的政策協同效應,以促進整體發展。
“65年的計畫委員會已經變得冗餘,而印度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各邦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
NITI Aayog的成立背景與歷史也不可忽視。在2014年,獨立評估辦公室向時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提交了一項報告,建議取代計畫委員會。隨著對於經濟規劃的全新認識,NITI Aayog於2015年1月正式成立,並迅速開始引領印度的經濟政策轉變。
NITI Aayog的會議由各邦首席部長、中央政府的副部長及來自知名學術機構的專家組成。這種多元的架構使得政策制定不再僅依賴中央政府的決策,反而強調了地方政府在經濟政策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目標是快速轉型,而不是緩慢演變。” — 政府高層的一句話,清楚展現了NITI Aayog的決心。
NITI Aayog的一項核心計畫是數字印度和智能農業相關政策。這些政策的背後,融合了先進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及大數據,將來可能會顯著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此外,他們的區域統計手冊也為各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持。
NITI Aayog還倡導了多種創新性計畫,例如學生創業計畫及行為洞察單位,並與名校和研究機構合作,旨在提升公共政策設計與實施的效果。
“行為洞察單位(BIU)是利用行為科學來改善政策效果的重要組織。”
此外,NITI Aayog也積極在國內推動創新文化,自2019年啟動的學生創業計畫(SEP)便是其一例。這些計畫憑藉著與企業的合作,促進了年輕創業者的實際操作能力,並進一步推動了原創性思維的發展。
NITI Aayog還將科技納入教育領域,推動了多項免費科技驅動的學習計畫,旨在提升來自基層的學生的學習成效。這不僅在教育領域創造了增值,也有助於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創新和科技,將印度帶入一個全新的高度。”
NITI Aayog的貢獻在於其不斷推動的綜合性政策和短期行動計劃,涵蓋農業、市場、醫療、教育和數字化等多個方面。這些打破以往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實現了真正的地方參與,並在全國範圍內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協同。
儘管NITI Aayog在推進政策上取得了很多的進展,但仍然面臨各種挑戰,例如如何更好地平衡地方利益與國家發展、如何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等。而這些問題,也促使我們再次思考:在變化迅速的全球環境中,印度的經濟政策應該如何穩定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