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腦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當腦內的腦脊髓液(CSF)過量積聚時,會對腦部造成壓力,進而影響到身體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齡層的患者會呈現出不同的症狀。在年長者中,可能會出現頭痛、複視、失去平衡、無法控制尿尿以及個性變化等。而在嬰兒中,其頭圍可能會迅速增大,此外還可能出現嘔吐、嗜睡、癲癇及眼睛向下凝視等其他症狀。
水腦症的診斷通常依賴於身體檢查和醫學影像學,例如CT掃描。某些患者還可能會接受手術排水以減輕壓力。
臨床上,水腦症的表現隨時間的長短和病程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急性腦室擴張可能出現非特異性的癲癇症狀,比如說持續的頭痛、嘔吐、噁心、昏睡等。相對來說,慢性水腦症的症狀通常會有較為隱蔽的開始,例如在老年患者中,經常會觀察到「哈金三聯症」,即平衡失調、尿失禁及認知問題。
對於輕度水腦症患者,可能會表現出以下一些早期症狀:
在嬰兒身上,通常會看到圓頂形的頭部以及前囟(頭骨的柔軟部分)隆起。
水腦症的成因多樣,包括正常流體的循環受阻、吸收問題或是腦脊髓液的過量生成。根據成因,水腦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水腦症通常由先天性或遺傳因素引起,而繼發性水腦症則可能由於腦部感染、腦瘤或外傷等造成。
目前水腦症的主流治療方法是手術,有助於創建一種方式來排走多餘的腦脊髓液。最常見的外科方法是置放腦室引流管或進行第三腦室造口術(ETV),這能為腦室提供新的排液通道。
這類手術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多數患者在經過適當的手術後能恢復正常生活,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永久性殘疾或死亡的風險。研究顯示,約10%至30%的新生兒同樣可能會受到水腦症的影響。
水腦症的病歷追溯至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醫學》已經詳細記述了該病症。
及時辨別水腦症的初期症狀至關重要,對於患者的及早診斷和治療能帶來顯著改善。水腦症的影響可以十分廣泛,從影響學習能力到引起情緒問題,每個人可能遭受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應該多加留意身邊人的健康信號,及早採取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