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斷增加,運動作為預防心臟病和抑鬱症的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研究顯示,身體活動不僅能提升身體健康,還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運動的多樣性和不可預測性,無論是在家裡、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中,都使其成為減少心臟病和抑鬱症的有效手段。
身體活動的定義是任何自願的身體運動,這些運動需要能量消耗,從而強調了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動作都是有意義的。
根據最近的研究,運動可被視為一種連續的活動,從靜止的生活方式到高強度的運動,這種豐富的範疇為我們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即使輕微的活動,比如走路到商店或做家務,都屬於身體活動的一部分。
運動可以分為不同的強度範圍,從輕度的活動到劇烈的運動。這些強度通常可以用代謝當量(MET)來衡量,並且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活動進行分類。例如,在輕度活動中,可以包含散步或洗車,而在劇烈活動中則可能包含跑步或游泳等。
運動的積累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還能改善心理健康,降低心臟病發作和抑鬱症的風險。
運動被認為是公共健康的重要基石,能預防諸如心臟病、中風和抑鬱症等非傳染性疾病。根據2020年到2030年的分析,如果人們不增加運動量,全球將會出現5億新病例,這將使醫療成本超過3000億美元。
由於身體不活動導致的健康問題,是現代社會面對的重要挑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18至64歲的成年人每周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或者這兩者的經濟組合;對於老年人這一標準同樣適用,並強調了保持平衡的重要性,以防止跌倒。
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好處顯而易見。它可顯著減少焦慮和抑鬱的症狀。針對輕度抑鬱症患者,個人的運動(如散步)顯示出極大的療效。而對於有嚴重情緒障礙如雙相障礙的個體,劇烈的體育運動甚至騎馬活動被認為是有效的干預手段。
不論活動的形式如何,進行身體活動對於心理健康的確切好處都是不容忽視的。
一項2021年的研究發現,那些開始運動的人能夠在至少三個月內維持這一生活方式。這表明建立運動習慣的潛力,特別是對於改善健康狀況方面的潛力。儘管各種外部因素無法消除,但增加健康的身體活動水平卻是關鍵。
社會環境和文化因素對運動水平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尤其是在自然環境日益增多的社區,如公園和綠地,會促進人們的活動程度與生活質量。根據一項調查,空氣質量好、氣溫較高的環境常常與高水平的身體活動相關。
總而言之,運動不僅是改善身體健康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健康解決方案。因此,下次當你考慮生活方式的改變時,是否能想到運動這一簡單卻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