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分期是確定癌症生長及擴散程度的一個關鍵過程。傳統上,癌症被分為四個階段:I、II、III 和 IV,I 阶段通常代表孤立腫瘤,而 IV 階段則表示癌症已經擴散至其他部位。這種分期主要考慮腫瘤的大小、是否侵犯鄰近器官、擴散至區域淋巴結的數量,以及是否已出現於更遙遠的位置。聽起來簡單,但準確的分期對於確定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
癌症分期系統通常稱為 TNM 系統,其中 T 代表腫瘤大小,N 代表淋巴結狀況,M 則代表轉移情況。這一系統被大多數癌症類型所使用,但對於腦瘤和血液惡性腫瘤則未適用。
临床阶段依赖于手术前的所有信息,而病理阶段则是在手术后检查切除的肿瘤后获取的额外信息。
然而,病理分期和臨床分期之間的差異,常常反映了診斷的複雜性。病理分期由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對腫瘤進行檢查。從技術上來看,這一過程並不簡單,因為視覺識別和隨機取樣都可能導致腫瘤的誤判。尤其在檢查淋巴結時,某些癌細胞可能在取樣中未被檢測到,從而引發不正確的分期及後續處理結果。
近期,有研究者正在開發高靈敏度的分期方法。透過分子篩檢技術,例如利用 RT-PCR 檢測 GCC 這種只存在於腸上皮細胞中的 mRNA,可以有效識別其他部位的腫瘤擴散。
這種檢測能夠顯著減少對病情的低估現象,幫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治療決策。
研究人員希望這一技術不僅能應用於腸道腫瘤,還能擴展至其他特定組織的蛋白質檢測,進一步提高癌症分期的準確性與敏感度。
儘管目前的分期系統存在特定局限性,但各種系統針對不同類型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等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然而,某些癌症如腦癌則沒有統一的分期系統而是依據腫瘤的分級進行分類。這樣的複雜性意味著在對不同類型癌症的管理中,臨床醫生面臨許多挑戰。
隨著技術進步和新的篩檢方法的出現,癌症的診斷和治療將越來越精準。未來,通過分子篩檢實現的更精確的癌症分期是否能真正改善患者的預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