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胡佛機構,正式名稱為「霍華德‧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是一個美國的公共政策智庫,專注於個人和經濟自由、自由企業及有限政府的推廣。雖然該機構是史丹佛大學的一個單位,但它擁有獨立的監事會,並依賴自身的收入和捐贈。儘管該機構常被描述為保守派,但其董事對於該機構的黨派性質持有異議。
該機構成立於1919年,起初是一個由史丹佛大學校友赫伯特·胡佛創立的圖書館,目的是為了保存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收集的檔案。著名的胡佛塔是為了容納這些檔案而建,當時被稱為胡佛戰爭收藏,現如今則轉變為胡佛機構圖書館與檔案館。隨著時間的推進,該收藏在20世紀中期被重新命名並轉變為一個研究機構。赫伯特·胡佛在1959年曾描述該機構的使命為:“回顧歷史的教訓,防止戰爭的發生,通過研究這些紀錄及其發表,回顧人類為和平而努力的歷程,並保持美國生活方式的保障。”
“我進行了大量的閱讀,主要集中在以往的戰爭、革命和歐洲的和平過程上,特別是政治和經濟的後果。”
而今,胡佛機構被視為智庫中的佼佼者,為從理查·尼克松到唐納·川普的共和黨總統提供人才。許多著名的胡佛學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亨利·基辛格、米爾頓·弗里德曼和加里·貝克,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學者尼爾·弗格森,以及前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N·馬蒂斯等。2020年,前國務卿康多莉扎·瑞斯成為該機構的主任。胡佛機構現在的研究主題包羅萬象,包括經濟政策、歷史、教育和法律等,並透過胡佛機構出版社發表研究成果。
1919年6月,當時已成為富有工程師的赫伯特·胡佛發送電報給史丹佛大學校長雷·李曼·威爾伯,提供50,000美元以協助收集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原始資料。這項計劃後來發展為胡佛戰爭收藏。在私人捐贈者的贊助下,胡佛戰爭收藏在早期的發展中蓬勃成長。到了1922年,該收藏被稱為胡佛戰爭圖書館,如今已更新為胡佛機構圖書館與檔案館,存放著各式珍貴且未發表的資料,包括俄國秘密警察的檔案及戰時產生的政府文件。
“我曾經在倫敦、巴黎和柏林進行一些研究,探討以往的饑荒以了解救援和防疫的思路…”
到1926年,胡佛戰爭圖書館已成為全球最大專門收藏第一次世界大戰資料的圖書館,擁有140萬件物品,因此史丹佛大學撥款600,000美元建造胡佛塔,作為其永久家園。該塔高285英尺,於1941年完工,成為史丹佛校園的著名地標。1956年,胡佛前總統在與機構的共同努力下發起了一場重大的募款活動,這次活動使得機構轉變為如今的研究機構及檔案館的形式。1959年,史丹佛大學董事會正式設立胡佛機構為“獨立於史丹佛大學框架下的機構”。
2001年,胡佛高級研究員康多莉扎·瑞斯在喬治·W·布什政府中擔任國家安全顧問,並在2005至2009年擔任國務卿。2017年8月,David和Joan Traitel大樓落成,這是胡佛機構的最新會議設施和總部。根據2017年的數據,胡佛機構每次可擁有多達200位被稱為學者的研究人員,這些學者充當跨學科的群體,研究政治科學、教育、經濟、外交政策、能源、歷史、法律、國家安全、健康與政治等領域。
“胡佛機構的使命是持續推動我們對於和平的理解與維護。”
儘管未來該機構的方向仍受到廣泛關注與辯論,但胡佛機構在公共政策領域的影響力無疑是顯而易見的。它的研究及成果將持續塑造美國的政策與未來,反映出胡佛當初的遠見。那麼,歷史中的經驗教訓能否為我們今天的政策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