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是一種由耶爾森菌引起的嚴重肺部感染。這種病的潛伏期僅有短短幾天,若未獲得有效治療,致死率幾乎可達百分之百。這樣的恐怖現實,使得肺鼠疫成為當今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
肺鼠疫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等,這些症狀通常在接觸感染源後的三到七天內出現。
肺鼠疫有幾種不同的傳播路徑。它可以通過吸入空氣中的病原微粒直接傳播,也可以是Septicaemic plague(敗血性鼠疫)擴散到肺部所引起的。與此不同的是,其他形式的鼠疫主要是由鼠媒傳播。例如,黑死病的爆發主要被認為是肺鼠疫的結果,這場疫病在14世紀據估計奪去了7500萬至2億人的生命。
肺鼠疫的明顯症狀之一是咳嗽,並且常伴有咳血。這種病人會經歷發燒、虛弱和急劇進展的肺炎,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此情況下,若未能及時治療,患者可能在36小時內死亡。
初期肺鼠疫的症狀可包括發燒、虛弱、頭痛,以及迅速發展的肺炎。
肺鼠疫的傳播並不僅限於自然媒介,甚至在一些病例中,與感染者的直接接觸亦可導致感染。因此,對於感染者,及時隔離和提供支持性護理至關重要。抗生素是控制此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鏈霉素、慶大霉素和四環素等,必須在出現症狀後的24小時內給予。
未經治療的肺鼠疫病死率幾乎達到10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自2002年以來,共報告了七起鼠疫疫情,雖然某些疫情可能因在偏遠地區而未被報道。在1998至2009年間,全球報告了近24,000例鼠疫病例,包括约2,000例死亡,非洲的疫情最為嚴重。
民主剛果在2005和2006年間發生的兩起疫情中,共有111人死亡。印度則在1994年因疫情導致50人死亡,這使得新德里至今仍受到航運限制。
在中國的滿洲里,1910至1911年間發生了重大的肺鼠疫疫情,死亡人數高達60,000。
目前肺鼠疫疫苗的研發仍在進行中,但在大多數國家尚未商業化。避免與感染老鼠、感染鼠疫的人或貓接觸是防範此病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對於患者的周圍人員,佩戴合適的防護裝備以減少感染風險同樣至關重要。
2020年的中國內蒙古發現了幾起肺鼠疫病例,當局進行了迅速的防範控制措施。
隨著歷史上一場場疫情的覆蓋,對於肺鼠疫的恐懼一直伴隨著人類。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依然需要小心謹慎,因為這種病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往往只有24小時的反應時間,你,是否做好了準備來應對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