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點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PS)是指無法追溯至單一具體來源的水或空氣的泛散型污染。這種污染往往是來源於大範圍區域中少量污染物積累的累積效應。與之相對的是點源污染,它是由單一來源造成的。非點源污染通常源於土地徑流、降水、氣溶膠沉積、排水、滲出或水文改變(如降雨和雪融)等情況,因而很難追溯其源頭。
非點源水污染對水體的影響來自諸如農業地區的污染徑流流入河流,或由風帶到海洋的雜物。
非點源污染的控制難度大,因為其源於許多不同的人日常活動,如草坪施肥、農藥使用、道路建設或建築施工。要控制這一類污染,需要改善城市和郊區地區的管理、農業作業、林業操作和碼頭管理。
沉積物(鬆散的土壤)包括泥沙(細顆粒)和懸浮固體(較大顆粒)。沉積物可能通過侵蝕的河岸和不當植物覆蓋的城市及農村土地表面徑流進入地表水。沉積物使水體混濁,減少光線到達較深水域,這可能會抑制水下植物的生長,並因此影響依賴它們的魚類和貝類等物種。
營養物質主要指源自徑流、垃圾填埋場、牲畜操作和農田的無機物質。兩種主要關注的營養物質是磷和氮。過量的磷和氮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促進微藻生長,並引發藻類繁盛,影響水質。
過量的磷和氮會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並可能引發有毒的藻類繁盛,這對於飲用水源造成威脅。
有毒化學物質包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如重金屬和耐降解的有毒物質,可能來源於人類污水、工業排放及農業化學品。
病原體是可能在水中造成疾病的細菌和病毒,常見於公眾飲用水供應中,如克利普托斯波里迪姆(Cryptosporidium)和沙門氏菌(Salmonella)等。
城市和郊區因鋪設面積大而成為非點源污染的主要來源。雨水在這些不透水的表面上流動,將污染物帶入土壤,並影響附近的水體。
農田中施加的化肥和動物糞便等營養物質以及農產品殘留會通過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水質劣化。
工業排放的污染物經由氣溶膠沉降到地面,形成非點源污染。
高速公路的徑流也是非點源污染的一部分,由於交通和路面維護材料的影響。
應用草坪緩衝帶、滯留池及多孔鋪面等技術都可有效減少雨水徑流中的污染。
農民可採用土壤保持技術,如種植防護帶和小麥來降低徑流,並加強施肥管理。
規劃合理的伐木道路和植樹會有助於減少土壤侵蝕並控制徑流。
非點源污染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雖然已知許多控制方法,但在具體實施中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人們應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減少這些看不見的污染者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