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渴望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但怎麼樣的行為才算是超出了正常範疇呢?最近的研究揭示,虐待性管理(Abusive Supervision)在工作場所中的存在不容忽視,這種行為不僅影響員工的情緒,也會造成組織的各種負面結果。根據報告,由於上司的虐待行為,許多員工感到受到了工資的不公平對待、生活壓力的增加,甚至心理健康狀況的下降。
虐待性管理是指下屬對其上司的行為進行持續的負面評價,包括言語和非言語的敵意表現。
虐待性管理的存在廣泛地影響了許多企業與機構的運作,甚至不局限於工作場所,家庭和學校的環境中同樣會出現類似現象。根據調查,75%的工作場所霸凌事件都是由上級發動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虐待性管理不僅是上司的行為表現,還影響到下屬與其同事之間的關係。
研究指出,虐待性管理與職場霸凌有著明顯的重疊。無論是被刻意貶低、忽視,還是監管過嚴,這些都可能導致員工產生不滿情緒。許多受到虐待的員工會尋求報復,或者選擇主動退出這個工作環境,但也有不少人會選擇在組織中發展出反社會的行為。
根據Bolin和Heatherly的研究,工作不滿導致輕微不當行為的發生,但並不一定導致更嚴重的犯罪行為。
此外,員工對上司的期望與實際工作環境之間的落差,會進一步增加潛在的職場不滿。例如,當主管公開指責或記住下屬的過往失誤時,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員工生產力的減低及離職意圖的上升。虐待性管理造成的負面情緒彌漫於整個工作環境,並可能流向他們的家庭。
研究還顯示,當員工在工作中遭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回到家庭後對家人的態度也可能變得消極。這一現象稱為“轉移攻擊”,即將受到的虐待或不滿情況移轉到家庭成員身上,使得家庭關係受到影響。
家庭的氛圍往往會受到工作環境的影響,虐待性管理的存在可能使得家庭成員之間出現更多的敵意和不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的氛圍會受到工作的影響,導致家庭成員之間出現更多的敵意和不理解。因而,虐待性管理的危害不僅局限於職場,也可能波及個人的家庭生活。
企業主必須認識到虐待性管理的存在及其所帶來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及員工的權益。首先,強化員工承諾的反應至關重要,企業應表明對虐待行為的零容忍態度,這樣下屬才會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不被接受的。此外,建立良好的倫理環境,例如明確的行為準則,也能有效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滿意度。
提供積極的倫理環境與支持的措辭,讓員工明白其在組織中的價值,能有助於減輕虐待性管理的影響。
在情感上受到虐待的下屬,往往會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產生一種負面影響的連鎖反應。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識別和降低虐待性管理的風險,使得每位員工都能在良好的環境下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