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亦稱為腦膜腫瘤,通常是一種生長緩慢的腫瘤,由覆蓋大腦和脊髓的膜狀層構成。根據腫瘤的位置,症狀各異,通常是因腫瘤壓迫周圍組織而產生。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腦膜瘤病例並不會產生明顯症狀。
在某些情況下,癲癇、癡呆、言語困難、視力問題、單側無力或失去膀胱控制等症狀可能出現。
腦膜瘤的風險因素包括接觸電離輻射(例如在放射治療期間)、家族病史和神經纖維瘤病2型。大多數病例來源於多種不同的細胞,包括蛛網膜細胞。
小型腦膜瘤(例如少於2.0厘米)大多在停屍檢查中偶然發現,並不會引起症狀。而大型腫瘤則可能會根據大小和位置導致各種症狀。
例如,位於大腦表面的腦膜瘤可能引發局部癲癇發作,而位於矢狀前頂區的腫瘤則可能導致進展性腿部痙攣無力和排尿困難。
另外,腦膜瘤如果壓迫到第三和第六顱神經,就可能出現複視或瞳孔大小不一等症狀。
腦膜瘤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數病例屬於散發性,隨機出現,而某些則是家族性掉。那些曾接受放射線治療的人,特別是頭皮的放射治療,開發腦膜瘤的風險更高。
與牙科X光有關的研究顯示,曾經頻繁進行牙科X光檢查的人,發展腦膜瘤的風險亦有所增加。
根據2012年的一項回顧,移動電話的使用並未與腦膜瘤發展相關聯。此外,具有神經纖維瘤病2型的人,則有50%的機率發展出一個或多個腦膜瘤。
腦膜瘤通常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如CT和MRI)輕易檢測到,因為腦膜瘤通常是腦組織外部且血管豐富的腫瘤。若採用腰椎穿刺取得腰椎髓液,腦脊液蛋白質水平通常會升高。
小而無症狀的腦膜瘤可選擇觀察,並進行定期影像學檢查以跟蹤腫瘤的變化。對於需要手術的患者,腦膜瘤通常可以被切除並達到永久治癒,而如果腫瘤已經侵犯周圍骨骼,那麼完全切除幾乎是不可能的。
放療是針對無法切除或症狀明顯的腦膜瘤的主要治療方式,尤其對於II級和III級腦膜瘤。
通過保持健康體重和避免不必要的牙科X光,可以減少腦膜瘤的風險。
根據報告,在美國,每千人中約有一人受到腦膜瘤影響。這類腫瘤通常在成年人中出現,男女比例約為2:1,女性罹患的機率大約是男性的兩倍。雖然大多數腦膜瘤都是良性的,但具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腦膜瘤的病程長短不一,取決於腫瘤的類型和個體差異。根據WHO的分類系統,腦膜瘤可以分為三個等級。我們可以看到:
良性(I級)占比約90%;Atypical(II級)約7%;惡性(III級)占比約2%。
在這些數字中,我們不禁要思考,腦膜瘤的存在是否能提醒我們去關注這一領域的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