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顆粒白血球的無形敵人——顆粒白血球性淋巴腺病(HGA)由一種名為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的細菌引起,是一種由蜱傳播的傳染病。這種細菌主要在北美洲的Ixodes scapularis和Ixodes pacificus蜱中出現,並可伴隨其他蜱傳播的疾病,例如萊姆病。由於HGA的症狀常常與流感相似,因此其變化無常且難以診斷,進一步讓患者在早期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
HGA的症狀可能會包括高燒、劇烈頭痛、肌肉疼痛、寒顫,與流感相似的表現等。
患者的症狀可能相對輕微,這使得該病的偵查變得更加困難。在高風險地區進行的監測研究表明,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典型的症狀。HGA的症狀除了發燒和肌肉疼痛外,還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這種病症的成因主要是通過Ixodes蜱將A. phagocytophilum細菌傳播給人類。這些蜱在美國、歐洲及亞洲均有分布,且可將其他病原體,同樣寄生在宿主上。生物傳播涉及宿主的多樣性,Peromyscus leucopus(白足鼠)是東部美國A. phagocytophilum的主要宿主。
在健康的蜱吸取了感染宿主的血液後,自己也成為了感染者,如果此蜱再附著於人類,則該疾病就會傳染給人。
臨床上,HGA幾乎與人單核白血病(由Ehrlichia chaffeensis引起)無法區分,常常需要進行PCR檢測以查明感染。在當前階段,尚無疫苗可預防此病症,治療的主要手段為抗生素療法,特別是doxycycline(多西環素)。及早在懷疑HGA的情形下開始用藥,已顯示將改善預後。
隨著2000年以來HGA的確診經歷了顯著增加,這與蜱的分布範圍及其腦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聯有著密切的關係。資料顯示,從第一個報告病例到2010年期間,HGA成功率的顯著增長,顯示出環境變化及疾病傳播的動態發展,無疑在長期內將成為公共健康的挑戰。
HGA的歷史可追溯至1994年,最早的疫情回顧顯示,最初的患者在威斯康辛州被診斷出與HGA相關的症狀,然而當時並未確診。隨著時間推移,類似確認症狀的病患陸續被發現,最終於1994年被確定為HGA的存在。
目前還沒有人類顆粒白血球性淋巴腺病的疫苗可供預防,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避免蜱叮咬。
在未來,隨著更多的研究和技術不斷突破,是否有可能在有效識別和對抗此病之路上找到實質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