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探索的歷史上,日本的Nozomi探測器以其失敗的故事成為了一個值得反思的案例。這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火星軌道器,最終未能如願抵達它的目的地,主要是因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電力故障導致嚴重的使命失敗。
Nozomi(意味著“希望”)最初於1998年7月4日發射,旨在研究火星上層大氣及其與太陽風的互動。
Nozomi的建造由東京大學的太空與宇航科學研究所負責,其設計旨在發展未來行星任務所需的技術。探測器配備了多種科學儀器,計劃進行大氣結構、成分、動力學,以及火星自身磁場的深入研究。
Nozomi使用第三款M-V運載火箭發射,並被送入一個橢圓形的地心靜止停泊軌道,近日點為340公里,遠日點達40萬公里。
為了達成向火星的旅程,Nozomi利用了兩次月球引力助推,分別在1998年9月24日及12月18日進行。這樣的引力機制為它提供了必要的高度和速度,可望使其進入火星的探索軌道。
然而,在1998年12月20日的地球飛越中,因為一個故障的閥門,導致燃料損失,探測器無法達成預定的飛向火星的軌道。
由於無法訂定如原計劃般的航道,任務團隊不得不策劃新的計畫,讓Nozomi在日心軌道上繼續待上四年,並在2003年12月或2004年1月遇見火星。
在2002年4月21日靠近地球進行引力助推時,強烈的太陽耀斑對Nozomi的通信和電力系統造成了損害。這些問題最終轉化為一場劇烈的危機。
因為一次電池故障,不幸地使推進劑凍結,這讓研究人員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倍感壓力。
在2003年6月19日的近距離地球飛越中,氫化物燃料完全解凍,讓探測器成功進行了預定的機動。然而,隨著12月的逼近,試圖為主推進器進行軌道插入準備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最終罷休於同年12月9日。
Nozomi在2003年12月14日如期飛越火星,但卻未能成功進入其預定的火星軌道。它最終進入了一個約兩年的日心軌道,帶著無盡的遺憾離去。
本次任務的初衷是深入了解火星熱層、低重力域及火星大氣,而這些夢想如今已隨著Nozomi的失敗而成為遙不可及的願景。
儘管Nozomi未能達成其主要任務,但它依然傳回了一些重要的科學數據,其中包括對萊曼-alpha光的測量。這種資料未曾被忽視,依然對科學界產生了含義。
Nozomi的故事是太空探索過程中風波起伏的一個縮影,它提醒我們即便在眾多科技進步中,仍然可能面對不預期的局限與挑戰。這也不禁讓人思考,未來的任務該如何更好地規避類似的困境,以實現人類對於未知宇宙的持續探索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