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氣象學上,博福特風級(Beaufort scale)是一個用來衡量風速和觀察到的氣候條件的重要工具。它不僅是一個單純的量度尺度,更是在海洋和陸地上進行氣象觀測的一項標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個尺度的全名是博福特風力級別,對於理解風的強度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
博福特風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的海員開始進行天氣觀測,但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尺度,這導致了觀測的主觀性。對於不同的觀測者來說,"輕風"和"強風"的定義可能會截然不同。這一點讓人們感受到有必要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以便進行更準確的氣象報告。
博福特成功地制定了這一標準化的風級尺度。
這一風級於1805年由當時的海軍軍官弗朗西斯·博福特(Francis Beaufort)創立。最初,他的尺度並不依賴於風速的絕對數據,而是通過風對於帆船的影響進行描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風級在1830年代被正式採用並成為皇家海軍的標準。
隨著氣候觀測技術的進步,博福特風級經歷了幾次重要變革。例如在1916年,風級的描述從以帆船作為參考轉變為對海洋狀況的描述,這使得它不僅限於海洋使用,還適用於陸地觀測。這些變化標誌著博福特風級的現代化,從而提高了其在氣象學中的實用性。
博福特風級的描述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海上,而轉向更全面的氣象觀測。
今日,博福特風級成為多個國家的氣象預報標準,並通過廣播媒體向公眾傳遞具體的天氣警報。在英國,BBC的航運預報使用博福特風級來指導航運和海員。在愛爾蘭,Met Éireann發佈的報告中,若預計有暴風風吹襲,會發出相應的警報,譬如"強風警告"和"颶風警告"等。
博福特風級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它對風速的描述。根據博福特的風速公式,這些風速可以用來預測海浪的高度以及給予航海的建議。這對於漁民和船隻尤其重要,因為海上行駛時的安全問題千萬不可忽視。
現今,氣象學家通常以公里或英里每小時來表達風速,而博福特風級的術語仍被偶爾用於航運天氣報告中。
隨著颱風等極端天氣現象的影響,1946年博福特風級進一步擴展,針對熱帶氣旋等特别情況增加了13至17級的分值。這種擴展幅度不僅在台灣和中國等地應用,也引起了世界氣象組織的注意。然而,這一擴展面對外部的接受度尚有分歧,國際間的標準化尚未完成。
博福特風級不僅是歷史上的一個氣象量度標準,它更建立起了人們對於風及其影響的深刻認識。從以往的主觀評估到現今的實證數據,這一演變過程展現了科學與詩意之間的奇妙聯繫。那麼,這樣一個古老的標準,如何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繼續具備其特有的價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