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戒斷症候群(NAS)是由於孕婦在懷孕期間使用藥物後,嬰兒在出生後出現的戒斷症狀。這種症候群的表現因多種因素而異,包括孕期藥物的種類、使用的時長及劑量等。新生兒表現出的戒斷症狀可能從皮膚斑點到肌肉痙攣,呈現出不同的嚴重程度和類型。
管理NAS的目的是要降低不良後果,並促進正常發展。
新生兒可能會在出生後24到48小時內表現出症狀,最遲可在5到10天後出現,這與所用藥物的清除時間有關。早產嬰兒的症狀通常較輕,而足月嬰兒則可能顯示出更為明顯的戒斷徵兆,如皮膚發紺、過度哭鬧、肌肉緊張、抽搐等。
根據不同的系統,NAS的症狀可被分為幾個類別。以芬尼根新生兒戒斷計分系統(FNASS)為例,症狀可分為以下三個系統:
這些症狀可能會因嬰兒的性別、基因及妊娠周數而有不同表現,且男性嬰兒表現出的症狀通常會更為嚴重。此外,症狀反覆出現或隨著時間變化的情況也較為常見。
長期的未治療NAS可能會導致認知、社交及行為等多方面的發展問題。
成份暴露的藥物包括但不限於阿片類藥物、抗抑鬱劑、酒精、苯二氮平類藥物等,這些藥物皆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戒斷症狀。研究指出,隨著社會對藥物濫用問題的重視,孕婦中使用阿片類藥物的情況有增無減,從而使得NAS的發病率上升。
診斷NAS主要依靠臨床評估和新生兒測試,並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的指導,對於懷疑出現NAS的嬰兒,必須在出生後對其進行至少72小時的觀察,以便早期識別任何戒斷症狀。
非藥物介入措施,如包裹嬰兒和減少環境刺激,可能會減輕NAS的嚴重程度。
如果非藥物方法不足以應對症狀,則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最常用的藥物包括長效的阿片類藥物如布洛芬和美沙酮,並根據症狀的變化逐步減量,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戒斷反應的嚴重程度。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NAS的發病率與孕婦中阿片類藥物濫用的比例呈正相關。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每1000次住院分娩中,因NAS出生的嬰兒數量大幅上升,由2010年的約7.3上升至2023年的8.8例。這一數據顯示了藥物濫用對新生兒健康造成的深遠影響。
整體而言,NAS的相關症狀多樣且複雜,這背後不僅涉及化學物質的影響,還涉及個體差異及社會環境。當面對一個新生兒的症狀變化時,作為父母或醫療工作者,我們能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體會這些症狀背後的深層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