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各種海洋生物所帶來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罹患癱瘓性貝類中毒(PSP)將成為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這種中毒症狀主要與雙殼類軟體動物密切相關,如青口、蛤蜊、牡蠣及扇貝等,它們通過濾食積累了由微藻(如甲藻、硅藻和藍綠藻)產生的神經毒素,尤其是沙克毒素(saxitoxin)。
沙克毒素是造成癱瘓性貝類中毒的主要原因,且其來源涉及多種微藻的複雜生態關係。
在亞北極、溫帶及熱帶地區,來自Alexandrium屬的甲藻是最常見的毒素生產者,導致多次PSP的爆發。這些爆發通常與特定物種密切相關,包括Alexandrium catenella、Alexandrium tamarense及Gonyaulax catenella等。特別是在亞洲,Pyrodinium bahamense則是主要的罪魁禍首。
根據研究,PSP的影響不僅限於人類,甚至對野生海洋哺乳動物亦造成威脅。以阿拉斯加的海獺為例,牠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黃油蛤蜊(Saxidomus gigantea)具備生物積累沙克毒素的能力,藉此作為化學防禦機制。當這些海洋生物攝取含毒食物後,其所帶來的健康風險不容小覷。
人體攝入這些含毒的貝類後,症狀可在短短的十分鐘到三十分鐘內出現,這讓人們幾乎無法察覺危險的來臨。
PSP的症狀通常在進食後很快發作,患者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及口腔周圍的刺痛感等。更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呼吸困難及肌肉癱瘓,甚至可能造成死亡。這些毒素的特性使一般的烹飪方法無法消除,令其成為潛在致命的海洋威脅。
而目前對於PSP毒素的檢測,常用的方式有小鼠生物測試及高效液相色譜(HPLC)等。這些檢測可以幫助識別是否存在超過80微克/100克的毒素,這是判定貝類是否適合作為人類食品的重要依據。
“PSP患者大多僅有輕微症狀,隨著身體自我排毒後可望自然痊癒,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則需要進行高壓氧療法等緊急處置。”
鑒於PSP對公眾健康的威脅,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呼籲加強監測和研究,以便在未來能及時應對這些來自海洋的隱患。此外,個人對於海鮮的選擇也要更加謹慎,以降低中毒風險。
面對海洋中的這些生命威脅,我們該如何確保自己的食物安全,並瞭解這些神秘成分的來源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