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星系讓天文學家們引起了極大的興趣,目前在距離我們20光年內的恆星、白矮星、棕矮星與次棕矮星中,已經發現了131個這樣的天體這不僅拓展了對星際環境的認識,也讓人思考著宇宙的浩瀚與神秘。
在這131個天體中,只有22顆的亮度足夠讓人眼睛肉眼可見,這使得近距離的觀察成為可能。
這131個天體被歸類在94個恆星系統中,其中大多數是主序星,包含了80顆紅矮星和23顆光強較大的星。除了這些,還有6顆白矮星(這些星已經耗盡了所有可燃的氫),21顆棕矮星,以及1顆可能是流浪行星的次棕矮星即WISE 0855−0714。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是阿爾法星系,而其中的比鄰星是距離地球僅4.2465光年的最近恆星。
最亮、最有質量和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A,它也是地球夜空中最亮的恆星。
在這些與我們最接近的星體中,天狼星系的白矮星天狼星B是最熱的天體,而在20光年內最大的天體則是比克星。太陽系以及這些恆星或矮星目前正處於大約30光年寬的當地星際雲中,這個雲層本身又隱含在一個大約300光年的空腔內,即當地的白堆,這裡面含有大熊星座以及海允星團等其他星座。
天文學家使用視差的方式來確定我們周遭恆星的距離。他們把恆星在背景物體相對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度量為視差,這讓他們可以更準確地了解來自太陽的距離。隨著天文望遠鏡的進步,科學家們的預測顯示,在未來1500萬年內,694顆恆星將會接近太陽系,當中有26顆預計將會在1光年的範圍之內。
當中最接近太陽的預測是低質量的橙矮星Gliese 710,預計將在129萬年後以約0.1696光年的距離經過太陽附近。
在長時間的星際演化中,恆星相對於彼此的位置不斷改變,因此過去及未來的接近恆星也必然會引起人類的關注。通過精確的視差和總自轉測量,科學家們能夠對未來的恆星接近做出預測。儘管這些預測可能面臨更長時間的累積誤差,但Gliese 710是第一顆預測與太陽接近的星,初次觀測是在1999年,並在Gaia的觀測下達成更精確的測量。
這些星體及它們的動態不僅仅是奠定天文學發展基礎的高度,也無疑引發了更多問題,那就是:宇宙中還隱藏著多少未知的鄰居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