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職場上,行為風險的管理愈加受到重視。職場的行為風險不僅會影響個人員工的表現,還會對整體組織的生產力造成影響。行為風險涉及識別、分析及管理對於組織行為及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的風險因素。到底這些隱藏的行為風險,在你的同事身邊可能會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行為風險管理適用於與員工及組織的工作行為相關的風險,這些風險會對組織的生產力造成負面影響。
行為風險的管理涉及研究組織和個體行為,主要根源包括風險管理及組織行為。在風險管理層面,此類管理分析行為、文化及實踐的影響,鋪陳出其負面結果的風險,無論是在個體健康或組織費用方面。從組織研究的角度看,行為風險管理則解釋組織文化及生產力如何與行為特徵相互關聯。這種風險的研究旨在“識別和防範行為風險因素的損失,從而提升組織健康和人力資本”。
在組織內部,負面行為(或稱為“隱秘情緒”)可能導致員工感到不適或壓力過大,這進而影響到工作的意願。此外,個體的負面行為還可能影響其他員工,造成負面行為的蔓延。例如,某名員工的行為模式可能會被其他同事所模仿,從而引發整體情緒及行為的惡化。
當大多數員工感到不安或受到冒犯時,他們可能選擇離開組織或對抗目前的環境,這會造成生產力的損失。更糟糕的是,負面行為會影響組織文化,這對於依賴文化來達成業務目標的組織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負面行為並不一定是指員工的幼稚或無禮行為,反而可能與某些不相容的做法或心態有關。某些做法在特定語境中可能並不適合,但在其他環境下則可能被視為正常。負面行為的範疇也包括如盜竊及暴力等行為,都是造成工作場所問題的主要原因。
人格是影響個體在組織中表現的關鍵因素。許多研究顯示不同的人格類型對組織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當前最常用的測評工具是五大人格特質測試,其中神經質(neuroticism)被視為組織中最不理想的特徵。
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影響員工在組織中的行為。當不同國家的員工在同一組織中工作時,可能因價值觀認知的差異而引發衝突,這會對整體氛圍造成不良影響。
盜竊和暴力是導致減少生產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行為不僅影響到員工的健康,還可能造成組織金錢和信任的損失。
有多種方法可以用來減輕組織中負面行為的風險,包括在雇用員工前和在員工入社後的措施。選擇合適的人選可以有效地避免潛在的不良行為。此外,組織可以透過建立共同的平台來促進文化理解,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以減少衝突的發生。
美國心理學家E. Scott Geller提出的“定義、觀察、介入、測試(DO IT)”方法,有助於識別及處理行為風險。首先要定義需要關注的負面行為,然後觀察這些行為的出現。介入階段則透過改變外部環境來促進安全行為,最後的測試階段則評估整體過程的成效。
在工作環境中,行為風險的管理不僅僅是組織效率的提升,更是促進員工健康和滿意度的關鍵。這些隱藏的行為秘密究竟能揭示出你的同事或組織中的哪些潛在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