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這一事件標誌著烏克蘭戰爭的重大升級,也成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的且最致命的衝突。這場入侵導致了數十萬的軍事傷亡和數萬名烏克蘭平民的傷亡。截至2024年,俄羅斯軍隊占據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這場戰爭也使得約800萬烏克蘭人面臨內部流離失所的命運,超過820萬人逃離了國家,成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
從2021年底開始,俄羅斯便開始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軍隊,並發出要求,包括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軍事聯盟。儘管普京一再否認有攻擊烏克蘭的計畫,但在2022年2月24日,他卻宣布發動一場「特別軍事行動」,宣稱這是為了支持俄羅斯支持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分裂共和國,這些地方的準軍事力量自2014年以來便與烏克蘭展開戰鬥。
「普京宣稱,俄羅斯的目標是對烏克蘭進行『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普京的言論挑戰了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的合法性,並聲稱烏克蘭政府是惡名昭彰的納粹分子,對俄羅斯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絕。此次入侵的開始,是在俄軍從北方、南方及東方多方向發起攻擊,試圖迅速奪取烏克蘭主要城市的過程中展開的。
隨著烏克蘭施行了戒嚴法令並進行普遍動員,俄軍的北方進攻面臨著激烈的抵抗和後勤挑戰,導致其在2022年4月撤退出基輔周邊地區。而在東南部,俄軍則在頓巴斯地區展開攻勢,並在毁壞性圍困下佔領了馬里烏波爾。隨著戰事推演,俄軍的空襲和地面侵略行動遍及民用及軍事目標。
「根據聯合國人權辦事處的報告,俄羅斯在佔領的烏克蘭土地上犯下嚴重的人權侵犯。」
這場入侵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全面撤軍。多國對俄羅斯加強了制裁,並向烏克蘭提供人道及軍事援助。在這場持續的衝突中,出現了與此相伴的糧食危機和環境災害,並對俄軍的行為提出了種族滅絕的指控。
在2014年俄佔克里米亞後,烏克蘭的宪法中正式刪除了中立條款,開始尋求加入北約及歐盟的途徑。隨著局勢的演變,俄羅斯顯然希望通過武力控制這一戰略位置。烏克蘭的地理及資源優勢,也使普京在策劃這場入侵時,更加戰略性考量。
「如果俄羅斯控制了烏克蘭,必將獲得全球市場的壟斷權。」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在東部和南部的攻勢雖然遭遇挫折,但在國際圍堵下,普京仍然堅持他對烏克蘭的戰略。他的支持者認為,對前蘇聯領土的控制是恢復大俄國的必要步驟,並視任何形式的西方介入為對俄羅斯的直接威脅。
面對困難的戰局,普京不僅依賴於軍事行動來達到其政治目的,外交方面的強硬態度和對內的控製措施更是他穩固政權的手段。觀察家們注意到,普京內部的決策圈對於侵略行動的強烈支持,無疑反映了他在國內及國際局勢中所感受到的強烈壓迫感。
「他利用歷史與民族情結作為正當化侵略的工具。」
隨著國際社會對於俄羅斯行為的強烈反對,普京的戰略似乎面臨著日益巨大的壓力。制裁的影響、戰爭的耗損,加上內部的不滿情緒,使得他的未來決策充滿了不確定性。在面臨外部挑戰與內部動盪的雙重壓力下,普京是否能夠維持其對烏克蘭的控制,甚至通過軍事手段達成其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