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的起源:2014年為何成為轉捩點?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大規模入侵,這標誌著自2014年以來的俄烏戰爭升級為全方位衝突。這場衝突至今已成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的武裝衝突,造成數十萬軍人和數萬平民的傷亡。至2024年,俄羅斯軍隊佔領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估算有800萬烏克蘭人被迫內部流離失所,超過820萬人逃離國境,造成人道危機的急劇加劇。

在2021年底,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軍隊,並向西方提出要求,包括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軍事聯盟。

除了駐守在邊境的部隊外,俄羅斯政府高官不斷否認有進攻的計劃。然而,隨著局勢的加劇,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022年2月24日宣布展開「特殊軍事行動」,聲稱目的是為了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分裂地區的發展。普京不斷宣揚的歷史情懷,挑戰了烏克蘭作為國家的合法性,並未經證實地指控烏克蘭政府為「納粹」政權,進行著對俄羅斯少數民族的種族滅絕。

普京的目標是「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克蘭,這一說法無疑是引發了國際輿論的巨大反響。

隨著俄軍在白俄羅斯北部集結,用以向基輔展開攻勢,以及從克里米亞和東部的頓巴斯展開多面圍攻,烏克蘭迅速宣布全國進入戒嚴狀態,並下令行動動員。即使面對強大的進攻,烏克蘭抵抗力量仍展現了驚人的勇氣,特別在基輔周邊的城市,俄軍遭遇了強烈抵抗並最終撤退。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烏戰爭的殘酷面紗逐漸揭露,因為布恰大屠殺的真相在俄軍撤退後浮出水面。位於東南部的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則經歷了一場毀滅性的圍困,顯露出戰爭對平民的影響之深。越來越多的國際社會開始關注這場衝突中的人權問題。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報告指出,俄羅斯在占領烏克蘭的行為中嚴重侵犯人權。

在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中,俄國不僅面臨國際的譴責,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要求俄羅斯完全撤軍的決議,而國際法院則要求俄國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隨著情勢攤開,許多國家對俄羅斯及其盟友白俄羅斯實施了制裁,同時對烏克蘭提供人道和軍事援助。

歷史的根源

俄烏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獨立國家的建立以及其與俄國的關係。兩國在最初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氛圍,烏克蘭在1994年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並作為回報交換了安全保證。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關係發生了劇變。

2013年,烏克蘭政府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拉鋸下決定不再簽署與歐盟的協定,導致了全國大規模的抗議運動——歐洲廣場運動(Euromaidan),最終導致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的下台。隨著俄羅斯在2014年對克里米亞的佔領及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干預,衝突進一步升溫。

此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的考量亦是促成這一危機的關鍵因素。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資源獲取渴望,尤其是與能源和稀有金屬有關的利益,令其不斷擴張國家影響力。在專家的一系列分析中,烏克蘭不僅是一個戰略要地,更是一個蕴藏著豐富資源的地方。

未來的展望

隨著各方力量的介入和局勢的變化,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遠未結束。國際社會如何回應、各國如何重新評估與俄國的外交政策,將在未來的日子裡持續成為焦點。經過一系列事件的洗禮,是否能找到和平解決的辦法?這是所有人都值得深思的問題嗎?

Trending Knowledge

普京的戰略思維:為何他堅持對烏克蘭的入侵?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這一事件標誌著烏克蘭戰爭的重大升級,也成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的且最致命的衝突。這場入侵導致了數十萬的軍事傷亡和數萬名烏克蘭平民的傷亡。截至2024年,俄羅斯軍隊占據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這場戰爭也使得約800萬烏克蘭人面臨內部流離失所的命運,超過820萬人逃離了國家,成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 從2021年底開始,俄羅斯便開始在烏
內部流離失所的8百萬烏克蘭人:他們的故事是什麼?
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超過800萬的烏克蘭人被迫離開故鄉,成為內部流離失所者。這場衝突不僅是戰爭的悲劇,更深刻地影響了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這些流離失所的故事,無論是痛苦的分離、持續的希望,還是對未來的迷茫,都在悄然改變著這個國家的面貌。 <blockquote>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見證了一個曾經充滿活力的社會,如何在戰爭的陰霾下走向破碎。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