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的生命中,DNA的複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然而,有時這一過程會受到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導致所謂的DNA複製壓力。這種狀態可能引起複製叉的停滯,進而威脅到基因組的穩定性。面對這些挑戰,ATM和ATR這兩種蛋白質以其獨特的機制果斷地挺身而出,幫助細胞從壓力中恢復過來。
DNA複製壓力的出現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錯誤插入的核糖核苷酸、不尋常的DNA結構、複製和轉錄之間的衝突等。
複製叉的建立與維持涉及多種蛋白,當複製過程中發生停滯時,細胞需要隨之聯合一系列反應來解決。此時,DNA複製叉的穩定性對整個細胞的生存至關重要。不幸的是,若ATM和ATR未能有效運作,複製叉可能會崩潰,隨之而來的將是DNA損傷。
ATM和ATR是兩種關鍵的激酶,主要在DNA損傷情況下被招募和激活。當複製叉遭遇到壓力時,這些蛋白質的作用是穩定已經停滯的複製叉,從而啟動一系列的修復機制。這一過程中,若出現激酶失調,將導致 ssDNA 的過量產生,進而幫助複製的重新啟動。
複製叉的暫停不僅僅是結構的維持,還涉及一系列信號的傳遞過程。這其中,Mrc1 這一蛋白在進行檢查點信號傳遞中,透過與激酶互動來傳遞信號。當這些激酶存在問題時,複製叉將會面臨崩潰的風險。
當複製叉受到阻止時,DNA鏈的分離將會失敗,這時需要進行修復以確保後續的DNA合成不被影響。
DNA的交叉連接(ICLs)是造成複製壓力的一大元兇,因為它們會阻止複製叉的前進。這種阻力使得DNA鏈的分離失敗,進而導致複製叉的停滯。然而,ICLs的修復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切割及同源重組來實現。在脊椎動物細胞中,這一過程需要招募超過90個DNA修復和基因組維護因子,以進行有效的修復。
當前的研究指出,處理受損DNA的機制應與複製裝置(replisome)協同工作,保證複製叉的連續進行。這些重建機制包括移除錯誤插入的碱基、氧化或甲基化的損壞碱基、以及移除雙鏈斷裂等。這些修復途徑能夠保護停止的複製叉不被降解,並允許故障叉的重啟。
DNA複製壓力的來源五花八門,可能來自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包括DNA損傷、過度的染色質聚合,以及難以復制的基因組結構等。這些壓力最終會導致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雖然正常的複製壓力程度為低或中等,並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引發腫瘤進展,但當這一壓力達到較高水平時,卻可能有效地殺死癌細胞。一些研究表明,透過引發高水平的複製壓力,可誘導癌細胞的死亡。
有鑒於此,若能更深入地研究ATM和ATR如何拯救沒有進行修復的細胞,未來的癌症治療又會帶來哪些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