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術和醫療檢查中,醫療手套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提高了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的安全距離,並且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但隨著醫療環境需求的變化與增長,傳統的單層手套是否足夠體現手術過程中的防護力?本文將深入探討雙層手套的防護力及其背景。
醫療手套是一次性使用的手套,主要用於醫療檢查和程序中,以幫助預防護理人員與病患之間的交叉污染。
醫療手套的起源追溯到1889年,當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首席護理師卡羅琳·漢普頓因使用水銀氯造成皮膚過敏,於是她的未婚夫威廉·哈爾斯特德向古迪爾橡膠公司請求為她製造薄橡膠手套。1894年,他們在醫院內開始使用消毒過的醫療手套,這標誌著現代醫療手套的曙光。後來,1965年,安塞爾橡膠公司發明了現代的一次性手套,這一技術源自避孕套的製作。
目前,醫療手套主要分為檢查用手套和手術用手套。手術手套由於其精確的尺寸與較高的標準,提供更好的靈敏度和控制力,通常選用無粉手套以避免術後併發症。而檢查用手套則可能是無菌或非無菌,廣泛運用於診所和急救情境中。
雙層手套的使用不僅限於特殊環境,許多醫療專業人員在高風險操作時也會選擇這種防護方式。
雙層手套的概念是穿戴兩層手套,以減少手套失效或被刺穿時感染的風險。最近的研究顯示,雙層手套能顯著減少內層手套的穿孔情形,降低運行過程中的風險。數據顯示,每100次手術中,使用單層手套的外科醫生會有172次手套穿孔,但如果使用雙層手套,這一數字僅降至50次。此外,使用棉手套作為底層手套,也有助於減少長時間佩戴手套所帶來的出汗問題。
據報導,2020年醫療手套的市場價值已超過101.7億美元,隨著需求的持續增長,預計到2028年每年將增長9.2%。以馬來西亞為例,該國生產的醫療手套占全球市場的約75%。然而,隨著行業需求的擴張,工作環境的勞動權益問題也引起了關注,許多國家的工廠存在嚴重的勞動權利違規行為,迫使人們面對不人道待遇的現實。
選擇正確的手套大小至關重要。手套的尺寸通常標示為XS、S、M和L,外科手套則基於手掌的周長進行更精確的標記。手套如果不合適,會影響醫護人員執行任務的靈活性,甚至可能在高風險操作中隱藏潛在的安全隱患。
隨著過敏症的增加,尤其是在醫療專業人員之中,非乳膠材料製成的手套越來越受到青睞。這類手套通常不會引發過敏反應,並且在許多情境下展現出優越的抗撕裂和化學耐受性。不過,在外科手術領域,乳膠手套仍然是主流選擇,因為它們提供更佳的觸感。
雙層手套作為一種重要的醫療防護資源,不僅在傳統手術室中展現其必須性,也逐漸成為高風險操作的新標準。然而,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醫護人員是否應該重新考慮他們對手套防護能力的認知和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