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種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涉及運動和非運動系統。症狀通常是逐漸發展的,隨著疾病進展,非運動問題的普遍性會增加。常見的運動症狀包括顫抖、動作緩慢(即運動遲緩)、僵硬和失衡,這些合稱為「帕金森症」。在晚期,帕金森病癡呆、跌倒以及神經精神問題(如睡眠異常、精神病、情緒波動或行為改變)可能會出現。
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的表現,通常是與運動相關的症狀。
帕金森的典型症狀出現在60歲以上的人群,在這個年齡層中,約有1%的人受到影響。如果年齡低於50歲,則稱為「早發性帕金森病」。目前尚無治癒帕金森病的方法,治療主要集中在緩解症狀。初始的治療方法通常包括L-DOPA、MAO-B抑制劑或多巴胺激動劑等。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這些藥物的效果可能會減弱,並可能導致不自主肌肉運動。飲食和康復療法也能幫助改善症狀。在療法無法控制病情的情況下,深腦刺激技術可用於管理嚴重的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被定義為影響中樞和周邊神經系統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特徵是導致多巴胺生成神經元在黑質區域的損失。這種疾病被歸類為α-突觸核蛋白病,因為在受影響的神經元中會出現該蛋白的異常聚集,形成路易小體。多巴胺生成神經元的流失最初表現為運動異常,因此帕金森病可進一步被分類為運動障礙。
帕金森病的四個主要運動症狀——動作遲緩、姿勢不穩定、僵硬和顫抖,被合稱為「帕金森症」。
這病症在30%的病例中,隨著病情的推進,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稱為帕金森病癡呆(PDD)。神經退化性疾病也會導致其他非帕金森症的運動症狀,比如HIV感染或休閒毒品的使用所造成的運動異常。非運動症狀如焦慮、憂鬱和認知損害則更為複雜,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加劇。
儘管帕金森病中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範圍廣一,但其主要特徵仍為顫抖、運動遲緩、僵硬和姿勢不穩,統稱為帕金森症。約70%至75%的PD患者會出現顫抖,通常顫抖是主要的運動症狀。
除了主要的四個運動症狀外,其他次要運動症狀也經常發生,包括走路時出現的障礙,例如「僵步」或「突發性步伐」,這些都會導致平衡失調和跌倒。大多數PD患者經歷的語言問題,除了上述症狀,還有書寫變化和協作能力下降。
非運動症狀是指與運動無關的問題,包括神經精神和認知問題。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導致到多種非運動症狀,涵蓋了焦慮、恐懼、憂鬱等情緒問題。
大約60%的帕金森病患者會經歷神經精神症狀,這些症狀常常在運動症狀之前出現。
研究者仍在不斷深入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與機制,尤其是如何結合遺傳和環境因素來解釋不同患者之間症狀的變異性。隨著對此疾病的持續研究進行,我們是否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