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中毒,或稱為銅癮,指的是體內銅含量過高導致的一種金屬中毒現象。這種情況可以由過量攝取銅鹽造成,但最常見的原因是威爾遜病和孟克斯病等遺傳疾病,它們會導致銅離子的運輸和存儲失常。雖然銅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如果血液中的銅濃度持續過高,則可能引發中毒。
急性銅中毒的主要症狀包括嘔吐、低血壓、黃疸等,而慢性接觸則可能損害肝臟和腎臟。
銅中毒的急性症狀包括:嘔吐、血嘔、腹瀉、昏迷等。慢性接觸銅的話,可能導致肝臟和腎臟的損傷。研究發現,慢性銅中毒的生物半衰期約為13到33天,過量的銅主要通過膽汁排泄。
當銅的保護機制運作時,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症狀,這些症狀常常被誤診為精神疾病,像是情緒波動、易怒、疲憊、集中注意力的困難等。
當銅的濃度過高時,會干擾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行。由於某些症狀與心理健康問題相似,這導致了診斷的困難。許多研究指出,銅/鋅比值與神經學、內分泌和心理疾病的關聯。
例如,阿茲海默症的患者中,體內的游離銅水平過高,這已被假設與食用無機銅有關。銅與鋅能夠與阿茲海默症的淀粉樣β蛋白結合,促進反應性氧物質的生成,進一步加劇病情。
美國環保署(EPA)指出,飲用水中的銅最大污染物標準為1.3毫克/升,這是考量長期消費的安全水平所設立的。
銅中毒的診斷通常依賴於臨床病史的收集和生化檢測。ICD-9-CM代碼包含其他重金屬中毒的分類。如果懷疑銅中毒,首選藥物為青黴胺。
對於疑似銅中毒的患者,青黴胺是最佳的治療選擇,而二巰基丙醇等也可用來進行重金屬去毒治療。但不建議使用醋,因為它可能促進不溶性銅鹽的溶解。
過量的銅對水生生物也有潛在危害。魚類對銅的敏感度不一,長期接觸銅會對魚類的腎臟、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在醫院中使用的銅合金如黃銅,發現能有效對抗細菌,這是由於其氧化劑效應所致。
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卻可能造成健康危害,特別是在某些環境中,銅的濃度過高可能難以察覺。如果你或周圍的人出現不明的健康問題,是否考慮過銅中毒的可能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