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基因學中,Y染色體的DNA單倍群是一種以男性特有的Y染色體上不重組的DNA部分的特定突變為定義的單倍群。這些Y-DNA單倍群的個體共享相似數量的短串聯重複序列(STRs)和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Y染色體每世代約累積兩次突變,而Y-DNA單倍群則代表了Y染色體系譜樹的一些重要分支,每個單位被數百或數千個獨特的突變所特徵化。
Y染色體的最近共同祖先(Y-MRCA)常被稱為Y染色體亞當,估計在距今236,000年前的非洲生活。
透過考察其他人口瓶頸的情況,大多數歐亞男性的祖先可追溯至一名約69,000年前在非洲生活的男性(單倍群CT)。儘管東南亞曾被提議為所有非洲以外人類Y染色體的起源,但該假設被認為不太可能。其他人口瓶頸分別發生在大約50,000年和5,000年前,而大多數歐亞男性則被認為源自四名約50,000年前的祖先,他們均屬於非洲系譜(單倍群E-M168)。
Y-DNA單倍群是根據一系列Y-DNA單核苷酸多態性遺傳標記的存在來定義的。亞族群則是依據一個終端SNP進行定義,即在Y染色體系譜樹中最下游的SNP。Y染色體聯盟(YCC)制定了一套用大寫字母A至T來命名主要Y-DNA單倍群的系統,進一步的亞族群則用數字和小寫字母命名。
YCC簡稱命名法用主要Y-DNA單倍群的首字母後跟一個短橫以及定義終端SNP的名稱來命名Y-DNA單倍群及其亞族群。
Y-DNA單倍群的命名法隨著被發現和測試的SNP數量不斷增加而變化,這導致了Y染色體系譜樹的擴展。這種命名法的變化使得不同行源使用不一致的命名法,並且越來越複雜的長命名法促使向簡單的簡稱命名法轉變。
單倍群A是所有現代父系單倍群的非重組Y宏單倍群,主要分布在非洲,特別是集中於西南部的科伊桑族和東北部尼羅河谷的尼羅族。
混合突變M168和M294隔開CT(所有除A和B的單倍群)。它的起源地可能在非洲,年齡預計約88,000年。
單倍群C分布於亞洲、大洋洲和北美。
單倍群D主要發現在日本、中國(特別是西藏)以及安達曼群島。
單倍群E主要在非洲及部分中東和歐洲地區存在。
單倍群F的後代分布於世界90%的地區,但幾乎完全在撒哈拉沙漠以外。
單倍群G起源於大約48,000年前,最近的共同祖先大約在26,000年前生活在中東。
單倍群H可能約於48,000年前出現在南中亞、西亞或中亞。
單倍群I主要在歐洲及高加索地區被發現。
單倍群J主要發現在中東、高加索及東南歐。
單倍群K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大洋洲及美洲本土。
單倍群N主要在北歐亞地區發現,尤其在烏拉爾語系說話民族中。
單倍群O在東亞和東南亞有最高的頻率。
探討這些單倍群,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古老的父系血脈,還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身份和歷史。
當我們了解更多關於這些複雜的基因故事時,您是否曾好奇自己所屬的Y染色體單倍群將會揭示出什麼樣的歷史與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