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導航支氣管鏡(ENB)正迅速改變肺部檢查和治療的方式。這種先進的醫療技術利用電磁技術以定位和引導內視鏡工具或導管進入肺部支氣管通道,使得醫生能夠精確地到達難以觸及的部位以進行生檢、淋巴結分期、輻射治療的標記插入或引導近距離治療導管。
ENB系統的核心包含四個基本組件:
電子導航支氣管鏡的操作過程分為兩個主要階段:計劃與導航。
在這一階段,醫生會使用患者的CT掃描影像來標記和規劃通往肺部目標的路徑。這些CT掃描透過專有的軟體轉換為多個3D影像。
在導航階段,醫生根據計劃好的路徑和即時引導,操作可操控的感應探頭和延伸工作通道,走向想要到達的目標位置。當達到預定位置後,醫生會鎖定延伸工作通道,然後移除感應探頭,這樣便能為標準支氣管內工具或導管提供通道。
根據Aetna臨床政策公告,200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510(k)程序批准了一個名為Medtronic superDimension/Bronchus系統的醫療設備,該系統是一種微創的影像導向定位和導航系統,專門用於管理周邊肺部病變。此系統的設計旨在解決進入小的可疑病變和縱膈淋巴結的臨床挑戰,並被提議作為開放手術活檢及經胸刺入放射外科標記的替代方案。
儘管過去50年來檢測、診斷和治療方法的醫學進步,肺癌仍是男女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肺癌是美國診斷的最常見癌症,且在所有癌症中佔14%的死亡率。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阻止癌症的最有效方法。早期診斷的肺癌在十年內的存活率可高達88%,但晚期的存活率僅有16%。儘管胸部X光片中每500例可發現1例周邊病變,但傳統支氣管鏡卻有65%的機會無法到達這些遠端病變,因此需要更具侵入性的診斷技術,這又會增加潛在的併發症風險,例如氣胸。正因如此,病人若肺功能較差,則可能無法耐受更具侵入性的程序,最終導致「觀察等待」成為唯一的選擇。幾篇研究顯示,使用Medtronic superDimension系統可以在69%到86%的病例中成功診斷周邊肺部病變。
根據《美國呼吸與重症關懷醫學雜誌》的報導,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電子導航支氣管鏡能有效地對周邊肺部病變和縱膈淋巴結進行取樣,且“NAV”的診斷率是74%和100%,相對於同類研究,更顯示出其高效與安全性。
隨著工程技術的持續進步,虛擬支氣管鏡仍然是活躍的基礎研究主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生物電磁學小組正在開發一種新型低成本的追蹤系統,用於電子導航支氣管鏡。他們還與哈佛醫學院的外科規劃實驗室合作,旨在開發全球首個開放源碼的虛擬支氣管鏡模組。
電子導航支氣管鏡無疑是在支氣管診斷和治療中的一大進步,但未來我們是否能真正克服所有現有技術的限制,使得早期肺部病變的發現和治療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