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學品標籤系統(GHS)是由聯合國管理的國際標準,它旨在取代世界各國先前使用的一系列危險材料分類和標籤規範。GHS的核心要素包括標準化的危險測試標準、通用的警告圖示以及安全數據表,這些都能為危險品的使用者提供一致且相關的信息。這一系統作為聯合國危險物質運輸編號系統的輔助,實施由聯合國秘書處管理。儘管採用需要時間,但截至2017年,該系統已在大多數主要國家實施,包括歐盟和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OSHA)的標準。
GHS系統可以降低因遵循多種分類和標籤系統而產生的合規成本,這是全球化學品貿易的一大里程碑。
在GHS成立之前,各國針對危害分類的規範不一,導致相同危害的標準和標籤存在多樣性。每年高達1.7萬億美元的國際化學品貿易亟需進行危險分類,但不必要的合規成本一度讓產業疲於奔命。GHS的發展始於1992年在里約會議上,當時的參與者們達成一致,期望在2000年前實現全球統一的危害分類和兼容的標籤系統。雖然GHS的推行不是任何條約的強制規定,但為參與國提供了一個共同框架,以方便其實施危害分類和危害傳遞標準。
GHS的分類系統明確定義和分類物質的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及環境危害。每一類別都有與之相關的圖示,用於材料或混合物的標註。這些分類確保了運輸和工人安全,並減少了誤解的可能性。
根據第10次修訂,物質可被分配到17個不同的危險類別,主要依據聯合國危險品系統。極易燃物質被分為不同類別,依據它們的反應性進行標註。
從類別1到類別3,氣霧劑的分類由最易燃到最不易燃,所有這些類別的氣霧劑均具備爆炸危險。
健康危害的分類基於急性毒性標準,並根據不同的LD50和LC50數值將物質劃分為五個類別,包括皮膚腐蝕、刺激和重大眼睛損傷等。這些標準的建立旨在更好地保護工人和消費者的健康。
環境危害的分類如急性水生毒性,則考量物質對水生生物的短期影響。這一方面的分類有助於公司評估其產品對環境的潛在影響。
GHS系統定義了標籤的標準化元素,包括象徵、信號詞、危害陳述以及預防措辭等。這些元素旨在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傳遞危害信息,確保安全傳達,進一步減少混淆的風險。
標籤上必須包含化學物質的身份、供應商識別、以及不對危害信息有效性造成懷疑的補充信息。
隨著GHS系統逐步推行,培訓成為確保各界理解和正確使用這一標準的關鍵。各國機構積極開展培訓示範,以提升工人對GHS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促進安全措施的執行。
GHS系統的成功實施能夠促進全球化學品貿易的安全性和合規性。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際合作的加強,GHS是否會對更多國家的化學品管理帶來更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