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症(Kyphosis)是一種脊椎異常的疾病,特別是胸椎和骶椎的過度凸起。這種病症在歷史上有著悠久的記錄,它的名稱源自希臘語“κυφός”(kyphos),意為“駝”。駝背症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退化性椎間盤疾病、發育異常(如Scheuermann病)、骨質疏鬆症(引起脊椎壓縮骨折)及創傷等。
正常的胸椎應該具備輕微的駝背角度,範圍介於20°至45°之間。當脊椎上部的“圓度”增加超過45°,則稱為駝背或「超駝背」。
駝背的病理性凸起會導致脊柱的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彎曲型態,常見的結果是背部駝起,形成一種縮背的姿勢。駝背症與側彎症不同,側彎症則是脊椎向側面彎曲的現象。雖然大多數駝背症情況輕微,僅需定期觀察,但嚴重的情況則可能引發宿主的各種困擾,包括劇烈的疼痛及生活品質的明顯下降。
駝背症的併發症範圍廣泛,輕則影響外觀,重則會對健康產生威脅。最常見的手術治療為脊椎融合手術,但這種手術的風險約為5%,包括呼吸困難和神經損傷等情況。儘管術後可能需重新手術的情況出現於約5%的患者,但在某些病例中,手術後的效果可能不具持續性。手術的選擇變得艱難,因為遺傳和其他非結構性因素同樣會影響治療效果。
駝背的診斷通常透過觀察及測量來進行,X光檢查可判斷椎體的變形及其他結構異常。駝背的常見分類包括:
對於駝背症的治療,依賴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而一般措施包括物理治療和佩戴矯正器等。例如,Milwaukee矯正器是一種用於美國駝背症患者的常見裝置,而在歐洲也出現了新的CAD/CAM矯正器,這些設備使用起來更加便捷,效果也更理想。
德國的Schroth方法是同時針對Scheuermann病及其他脊柱變形的標準物理治療方法,涉及多種運動及姿勢調整。
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像是椎體成形術(kyphoplasty)這類微創手術可以幫助修正變形及緩解疼痛,為患者帶來一定的生活質量改善。
駝背症在文化作品中也頻繁出現,最知名的莫過於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艾斯梅拉達(Quasimodo),這部作品讓駝背與社會邊緣化的概念深入人心。
正因如此,駝背症不僅是一種身體狀況,還影響著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社交生活。對於許多因駝背而感到受到歧視的患者,社會的理解與包容變得尤為關鍵。
駝背症的影響範圍如此廣泛,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挑戰,是否告訴我們社會對於外貌和疾病的偏見依然需要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