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食品界,菜籽油(又名芥菜油)的崛起就如同一場小型的油料革命。菜籽油不僅是最古老的植物油之一,也是現今市場上最受歡迎、應用最廣泛的食用油之一。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菜籽油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其健康益處上,還在於其在現代烹調中的多功能性。
菜籽油的獨特之處在於其低飽和脂肪含量和高單不飽和脂肪含量,使其成為冠狀動脈疾病風險降低的理想選擇。
菜籽油的名稱源自拉丁文“rapum”,意指蘿蔔。作為芥菜科的一員,菜籽自古以來就是各大洲人民的糧食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印度,甚至在中國和日本也有超過2000年的使用記錄。至於在北歐地區,早在13世紀就文獻記載其被用作油燈燃料。
然而,菜籽油的早期使用受到其含有高達54%毒性酸(如二十八烯酸)的限制。這一成分曾被發現對動物的心臟造成損害,進而促使科學家對其進行選育,從而誕生了更安全的低酸版菜籽油——菜籽油(Canola)。
菜籽油這一名詞最早源自加拿大神經元,意指“加拿大低酸油”,這不僅可以避免早期菜籽油帶來的不良風味,還讓消費者對其健康益處產生了新的認識。
進入21世紀後,菜籽油的生產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產業。根據2021年的數據,全球菜籽油的產量達到2600萬噸,其中以加拿大、德國和中國為最大產國,合計佔全球總產量的43%。加拿大更成為全球最大的菜籽油出口國,出口量達310萬噸,占其總產量的74%。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化貿易的擴展,菜籽油的價格受全球市場需求驅動。目前,ICE期貨合約成為國際貿易的基準價格。在中國,菜籽廢料主要用作土壤肥料,而菜籽油則廣泛應用於食品炸制等需求。
有觀察家指出,中國每年有約2000萬噸的植物油供應缺口,而這一缺口主要由自巴西、印度、美國及阿根廷等國家進口的大豆彌補。
基因改造技術的引入為菜籽油的生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自1995年首批Roundup Ready的基因改良菜籽問世以來,許多農民為了提高產量和抵抗病蟲害,開始在生產中大量使用基因改良的品種。然而,這也引發了農產品市場上關於基因改造的爭論,許多消費者對於GM作物產品的信賴度始終不高。
在2010年,有研究發現北達科他州的野生菜籽中有80%帶有轉基因特徵,這引發社會上對於基因改造植物野外存活和適應能力的廣泛擔憂。
目前,菜籽油被普遍視為安全的食用油,其飽和脂肪相對較低,單不飽和脂肪含量則較高,相較於其他食用油相對來說,菜籽油具有改善心臟健康的潛力。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的研究,約1.5湯匙的菜籽油若取代等量的飽和脂肪,或許能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然而,隨著市場對健康脂肪的需求不斷攀升,菜籽油也不斷受到專家的推崇。在某些研究中,菜籽油顯示出較為可觀的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能力,這一點在如今充斥著油脂選擇的消費者中格外引人關注。
然而,與菜籽油的流行相比,新的挑戰卻理應隨之而來。菜籽油的生產面臨著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和市場需求等多重挑戰。無論是農業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在享受這一植物油的健康益處的同時,也應當思考其未來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
在經歷了幾世紀的演變之後,菜籽油已經從一種生命力不佳的植物油轉變為一種多用途的食品和工業產品。隨著需求的增長,未來的菜籽油將如何持續引領植物油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