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宗教,擁有約23億和18億的信徒,兩者皆屬於亞伯拉罕宗教並信仰單一真神,起源於中東地區。基督教發展自第二聖殿猶太教,始於公元1世紀,創立於耶穌基督的生平、教導、死亡及復活之上。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則始於公元7世紀,是基於穆罕默德的教導,強調順服於上帝的意志。基督徒和穆斯林對彼此的信仰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這兩種宗教之間卻有著某些隱藏的共同秘密。
基督教徒認為伊斯蘭教的信徒拒絕三位一體,因此視其為異教徒,而穆斯林則認為基督徒是「天經之民」,但同時也認為基督教中有著多神教的信仰。
兩者在聖經的文本上存在極大的差異,但也存在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基督教的聖經包含舊約與新約,舊約的形成可追溯至耶穌誕生之前的兩千年,而新約則是在耶穌去世後幾十年內寫成。基督徒普遍信仰整本聖經乃是上帝所啟示的話語,然而隨著啟蒙運動的興起,對於聖經的權威與無誤性也出現了不同的看法。
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在609年開始獲得《可蘭經》的啟示,這些啟示持續了約23年。對穆斯林而言,《可蘭經》是無與倫比的奇跡,證明了穆罕默德的預言者身份。
基督徒與穆斯林都相信耶穌的處女誕生與彌賽亞地位。然而,在核心信念上卻有著顯著差異。幾乎所有基督徒都認為耶穌是上帝的化身,而伊斯蘭教則視耶穌為一位重要的先知,並不承認他的神性。關於耶穌的受難與復活,基督教主張耶穌為贖罪而死,並於第三天復活;而伊斯蘭教認為耶穌並未被釘死,而是被拯救並升天。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相信耶穌會在末世復來。許多基督徒認為耶穌將會回來以消滅反基督者,而穆斯林則認為耶穌將會在大馬士革的白色尖塔上再度出現,並將祈禱見證真主。
基督教徒稱上帝為耶和華,而伊斯蘭教徒則用阿拉來稱呼上帝,兩者皆強調單一真神。基督教的主要信仰基於三位一體的理念,視上帝為三個位格的合一,而伊斯蘭教則嚴格主張一神論,認為任何形式的多神信仰都是與上帝的本質相違背的。
可蘭經明確批評三位一體的信仰,稱這為不信仰的標誌。伊斯蘭教的根本信念是塔希德:單一無二的上帝,沒有任何夥伴。
基督教的救赎觀念在於信仰耶穌基督,而伊斯蘭教則認為只要信奉真主並做好事,便能獲得救贖。天主教教理強調,穆斯林也可在最後時刻的救贖計劃中獲得一席之地,因為他們也崇拜同一位造物主,雖然他們的崇拜表現不同。
可蘭經中的一句話指出:「信仰真主與末日並行的義人無論是信仰何教,都將獲得回報。」這表明伊斯蘭教對與基督教在信仰上的某種接納,但仍不完全相同。
在早期的基督教文獻中,對於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看法各有不同。一些基督徒對穆罕默德持批評態度,並認為他的教導偏離了基督教的核心信仰。隨著時間的推進,許多基督教徒逐漸開始接受與伊斯蘭教的共通點,尤其在信仰絕對單一神的信念上達成某種共識。
如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曾表示:兩個宗教都信仰和崇敬同一位神,雖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和讚美。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教義、經典與信仰上擁有各自獨特的觀點,然而兩者又在某些方面存在著顯著的相似性,尤其是對耶穌的共同信仰以及對於神模樣的不同理解。通過這些交織的信仰歷史,我們是否能更深入了解這兩個世界上最大宗教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