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器官移植時,組織相容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而這背後的關鍵系統便是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MHC是脊椎動物DNA上構成的一組多樣性基因,負責編碼細胞表面蛋白,這些蛋白對於適應性免疫系統至關重要。MHC的複雜性不僅影響移植的成功與否,還關乎一個人對自體免疫疾病的易感性。
MHC分子不只是用來判斷器官移植的相容性,它們還在抗原呈現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MHC的主要功能是綁定抗原,並將抗原呈現在細胞表面,供應特定的T細胞進行辨識。當MHC分子顯示出源自自身蛋白或病原體的抗原時,這會引發免疫反應,從而消除感染細胞。MHC的多樣性主要通過幾種方式達成:
這導致每個有機體的MHC能夠展示獨特的自我抗原,從而保護自己的健康。此外,MHC分子的多樣性還影響著配對和繁殖,例如在某些動物中,異質的MHC組合會吸引異性來進行交配。
MHC的發現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英國免疫學家皮特·戈勒首次描述了這個複合體。隨著研究的深入,MHC不僅定義了器官的相容性,還發現其在免疫系統的很多方面均有關聯。法爾吉和班納錫等科學家後來在人體中證實了MHC基因的存在,他們的發現為我們今日對免疫反應的理解奠定了基礎。
1980年,這些科學家因其對「調節免疫反應的基因結構」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MHC可分為三個主要類別:MHC I、MHC II和MHC III。MHC I主要存在於所有有核細胞中,其主要功能是呈現內源性抗原給細胞毒性T細胞,進而觸發細胞凋亡。MHC II則主要由專業的抗原呈現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表達,能夠為輔助T細胞提供抗原。
MHC分子透過提供具有高親和力的抗原,來指導不同類型的淋巴細胞進行適當的免疫反應。
MHC III的功能則略為不同,主要包括一些免疫相關的分泌蛋白,如補體系統的組分、細胞因子等。MHC的各類型分子之間呈現出協同作用,以確保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高效地應對外來威脅。
在器官移植中,MHC的匹配程度直接影響著移植的成效。若移植的器官MHC與受體人體內的MHC不匹配,則可能引發排斥反應,導致移植器官的失敗。因此,器官移植手術常採取配對者的MHC相似度來評估成功的可能性。同時,MHC還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相關,例如,HLA-B27的存在與強直性脊柱炎有關。
一個人的MHC型別對其健康、繁殖甚至配偶選擇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類對MHC系統的理解不斷深入。從演化的角度研究MHC的多樣性以及其在不同物種中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答許多免疫相關的疑難疾病的關鍵。研究者們希望通過更深入的分析來解密MHC的功能,以尋求更有效的療法來降低自體免疫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
在這個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領域,MHC仍然是一個不斷探索的新前沿。對於未來的研究和應用,我們該如何看待MHC在免疫系統中的地位和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