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免疫系統中,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複合體包括一系列多樣化的基因,這些基因負責製造表達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能夠將抗原資訊傳遞給T細胞,從而啟動人體的免疫反應。無論是在識別外來病原體還是在防止自我免疫攻擊,MHC都展示了它的重要性與複雜性。
MHC分子不僅能夠幫助識別外來物質,還能對自身的蛋白質進行檢查,這一過程稱為抗原呈遞。
MHC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36年,由英國免疫學家彼得·戈爾(Peter Gorer)首次描述。隨後,隨著克勞倫斯·利特(Clarence Little)和喬治·史奈爾(George Snell)的研究,MHC基因在小鼠中的存在得到了確認,這些研究揭示了不同小鼠品系在進行器官移植時的排斥反應是由於MHC的差異所引起的。
MHC分為三個主要類別:MHC I、MHC II和MHC III。MHC I分子存在於所有有核細胞中,主要負責向細胞毒性T細胞呈遞內源性抗原,而MHC II則主要存在於專業的抗原呈遞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其功能是將外源性抗原呈遞給輔助T細胞。MHC III則包括一些具生理功能的分子,如補體組分和細胞因子。
MHC I 分子與細胞毒性 T 細胞的識別能夠有效地消滅那些被病毒或癌細胞入侵的宿主細胞,從而保護了生命體的健康。
MHC基因的多樣性是其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核心特徵之一。每個人擁有的MHC基因組受到多基因組合、共顯性表達以及基因變異的影響。這意味著即使在同一物種內,不同個體之間的MHC基因也可能出現顯著的差異,使每個人對潛在病原體的免疫反應有所不同。
在性別選擇方面,研究表明,某些動物會偏好與不同MHC型的伴侶交配,可能是因為這有助於增強後代的免疫能力。這種現象的研究讓科學家們開始探索MHC在進化與生殖選擇上的深遠影響。
MHC分子的多樣性恰恰提供了進化的優勢,因為它們能夠靈活應對外來病原體的變化。
抗原的處理和呈遞過程是MHC分子使命的核心。在MHC I通路中,細胞內的蛋白質(包括自身蛋白和病原體蛋白)會被降解為小肽,然後這些小肽會被運送到MHC I分子的表面進行展示。在MHC II通路中,專業抗原呈遞細胞通過吞噬作用獲取外源性抗原,接著對其進行處理,最後將其展示給輔助T細胞,啟動免疫反應。
MHC分子之所以能夠精確識別並呈現抗原,得益於它們特有的肽結合部位。這種結合的特異性決定了T細胞能否有效地識別和響應特定抗原,成為免疫反應的前奏。
T細胞只能識別與自身MHC分子相結合的抗原,這一過程稱為MHC限制,確保了自我與非自我的分辨。
MHC不僅是抗原的傳遞者,它們在自我識別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T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正向選擇,這一過程使得T細胞能夠識別自身的MHC分子,並確保不對自我抗原發動攻擊。然而,當這一平衡被打破,例如在自身免疫疾病中,T細胞可能會錯誤地攻擊自我,導致驚人的健康問題。
例如,HLA-B27這一特定的MHC分子與某些自身免疫疾病有著密切的關聯,儘管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這一現象再次顯示了MHC在免疫中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了解MHC的功能後,我們不禁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一系統,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免疫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