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青少年是在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與他們自我認同的性別不符的兒童或青少年。這樣的身份認同讓他們面臨不同的挑戰,特別是在依賴父母的照顧、庇護和經濟支持的情況下。根據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美國心理學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對於跨性別青少年的適切護理可包括支持性心理健康照護、社會轉變及/或青春期阻滯劑的使用,這些措施可以延緩青春期的到來,讓孩子有更多時間探索自己的性別認同。
許多在青春期前就開始社會轉變的孩子在五到七年的跟隨中,會持續保持自己的性別認同。
根據研究,許多孩子在四歲時就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有穩定的感知。對於那些表達出跨性別或性別多樣性認同的孩子來說,當他們未進入青春期時,對性別的認知清晰度與同齡的順性別孩子相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名孩子在青春期仍然持續感受到性別不安,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永久性質。
跨性別青少年在出櫃過程中,面臨著可能的家庭排斥和歧視。許多時候,這些青少年必須在安全感與是否揭露性別認同之間掙扎。家長的反應對孩子的生活有重大影響。有些家長在得知孩子的性別認同後可能會產生負面反應,甚至會將孩子逐出家庭。研究顯示,進入青少年司法系統的跨性別青少年,經歷家庭拒絕、虐待和拋棄的可能性遠高於非跨性別青少年。
家庭接納度的提高預示著自尊、社會支持和整體健康狀況的改善。
對於那些獲得家庭支持的跨性別青少年來說,情緒穩定性和成功機會也會隨之提升。父母若能夠表達對孩子性別認同的支持,進而解決孩子面臨的挑戰,而不是強加意見,會促進更健康的轉變過程。必要時,父母可尋求性別肯定的顧問或醫生的協助,並將孩子與LGBTQ支持團體聯繫起來。
跨性別青少年面對的健康風險相當高,包括抑鬱、藥物濫用和自殺傾向。研究顯示,家庭的接納對這些風險具有保護作用,而早期的心理諮詢介入通常會見效更佳。青春期阻滯劑為那些尚未進入青春期的跨性別青少年提供了機會,讓他們在青春期來臨之前,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性別認同。
雖然一些研究指出青春期阻滯劑短期內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和肌肉不適等,而長期影響則尚不完全明朗,但許多專家認為這些治療能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對於年滿18歲的跨性別成年人,他們可以選擇包括激素治療及手術等其他醫療介入。
在學校,跨性別青少年常常遭遇到欺凌和社會排斥。報告指出,多數跨性別學生表示在校園中感到不安全,且定期遭受來自同齡人的身體和語言霸凌。在這種充滿敵意的環境中,許多學生最終選擇輟學,影響其未來的教育和職業道路。
一項國家調查顯示,75%的跨性別青少年在學校感到不安全,這導致他們的學業表現低於同齡人。
這些危機因素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情感與心理健康,同時也讓他們面臨更高的無家可歸率和求生性交易風險。據估算,20%到40%的無家可歸青少年是LGBTQ群體,這些情況讓他們的處境更加艱辛。
面對這些挑戰,提供安全、支持和肯定的環境對於跨性別青少年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如何行動以更好地支持這些青少年的權利與健康呢?